□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正在北京火热举行的2020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吸引了全国各产瓷区的600多家陶瓷企业。其中自然少不了钧瓷企业和钧瓷精品的身影,东升钧窑、坪山钧窑、锦丰源钧窑、宋元钧瓷坊……来自我市的钧瓷企业将一件又一件釉色各异、器型多样的钧瓷精品带到北京,既是展销,也是交流:与陶瓷同行交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者交流,与更加广泛的艺术爱好者交流。
“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很多钧瓷创作者并没有放缓走出去的步伐。与以前相比,我们钧瓷行业的很多从业者目光更加长远,思路更加开阔。在众多国家级展会和不同的艺术交流场合,都有‘钧瓷人’的身影。”锦丰源钧窑艺术总监崔松伟告诉记者。
时代的发展催生着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钧瓷企业开展网络销售、直播推广等营销活动。社会的进步督促钧瓷企业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寻钧瓷艺术与时代审美更好的结合方式。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契机,让越来越多的钧瓷创作者在繁忙的创作之余走出神垕,走出许昌,走上更加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
在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张金伟看来,钧瓷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走出去、请进来是钧瓷艺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走出去?如何请进来?在沟通和交流中,既不能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又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每一种艺术的发展都要允许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理念,不然就会缺乏活力。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灵感,才能更好地带动和引领自身的发展。”张金伟说。钧瓷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本土性,更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开放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完全能够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钧瓷艺术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断地有钧瓷创作者走出神垕,学习和吸收更加丰富的艺术养分;更多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者来到神垕。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当代钧瓷创作者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他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钧瓷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融合。近年来,我市钧瓷行业加强海内外交流和宣传,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希腊科孚亚洲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陶瓷禹州交流展、中国钧瓷四海行法国行——共和国钧官窑30年精品展(1958—1988)、日本陶艺家作品展、中国钧瓷文化香港行——中国钧瓷精品展、“一带一路”中原陶瓷文化艺术莫斯科交流展等,宣传和弘扬了钧瓷文化。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市钧瓷行业加强与国内各大瓷区、相关行业协会和高等院校的协作与联系,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作品展、中国历史名窑大师精品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9年度资助项目“禹州钧瓷双创人才培训项目”结业作品展、钧瓷文化与“一带一路”研讨会、2019年中国工业美术行业协会年会、中国工业美术行业协会美术陶瓷分会理事会暨全国美术陶瓷产业发展论坛、钧瓷文化产业高端对话、钧瓷文化大讲堂、河南省美术陶瓷技艺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河南省钧瓷艺术创新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钧瓷文化,提升了钧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我市积极组织钧瓷企业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节会活动,如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等。我市还持续做好重大国事活动钧瓷国礼制作和钧瓷文化推介交流工作。2017年以来,由孔家钧窑、大宋官窑、御都钧窑、周家钧窑等制作的15件钧瓷国礼,在东盟博览会、亚洲博鳌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外事活动中被赠送给外国政要和友人。
china既指中国,也指陶瓷。以钧瓷为代表的陶瓷艺术更有能力走向广阔的世界舞台。以开放的心态发展钧瓷艺术,在艺术的当代性中寻找钧瓷艺术与当下潮流的结合点,钧瓷艺术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