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利辉) 培育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0家、市级160家,培训贫困家庭妇女近3000人次;258家民营企业与193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9亿元……11月10日上午,记者从我市“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理念,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行业资源参与扶贫。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部门创新打造了“巧媳妇”工程、“千企帮千村”等精准扶贫品牌活动,构建了以专项扶贫为基础、行业扶贫为支撑、社会扶贫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巧媳妇”工程
让“半边天”就业无忧
今年55岁的张彩玲是禹州市火龙镇太和村人。最近,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她就和几个要好的姐妹一起赶到禹州市“巧媳妇”钧瓷串珠示范基地免费学习制作钧瓷首饰。
“学成后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干,不耽误做家务和接送孩子,穿一串(手链、项链)能拿1.5元手工费,一个月能挣个千儿八百。”正在穿手链的张彩玲乐呵呵地介绍。
市妇联紧盯贫困妇女,从“就业帮扶、专项救助、志智双扶”3个方面着手,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期间,市妇联依托“许都之花”微信平台,推出线上招聘活动,发布招聘信息2214条,提供就业岗位21162个,累计培育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0家、市级160家,培训贫困家庭妇女近3000人次;加强“巾帼贷”金融支持,共发放贷款2484笔5.02亿元,帮助妇女解决复工复产的资金难题;持续推进“贫困母亲”“困境儿童”专项救助,争取“两癌”救助金704万元,救助贫困母亲704名,争取财政资金35.8万元,救助困境儿童596名;以“脱贫攻坚+孝善文化”为主题,指导巾帼宣传队围绕孝老爱亲、抵制婚丧嫁娶陋习等内容,编演民间艺术节目。
“千企帮千村”
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丈夫瘫痪在床,孩子正在上学,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村民李晓萍曾经为困顿的生活愁眉不展。如今,通过长葛市工商联开展的“村企结对”活动,李晓萍进入森源集团开办的“扶贫工厂”——高强电瓷有限公司工作。
“对于贫困户,单纯地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变‘输血’为‘造血’,让他们掌握一项技能,找到挣钱的门路。”高强电瓷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邢伟民介绍,他们主要为森源集团生产配套电瓷产品,招收了榆林及附近村庄40多名贫困村民,目的就是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就业。
我市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组织动员各类企业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壮大扶贫产业、开展技能帮扶、实施就业带动、进行公益捐助4个途径,助力贫困户增收。我市258家民营企业与193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9亿元,有力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产业扶贫青年服务队”
在扶贫一线锻炼才能
我市3000余名共青团系统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组建“产业扶贫青年服务队”,开展活动30余次,惠及贫困群众近2000名;组织开展“百校千岗”就业精准帮扶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200余名贫困学生就业;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助学圆梦、关爱贫困及留守儿童、“爱心汇”社会扶贫捐赠等活动,资助贫困中小学生408名,帮助207名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开展义务支教、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探索建立“青年扶志超市”24家。
市总工会从“劳模助贫、消费扶贫、公益捐助”等3个方面发力,助力脱贫攻坚:鼓励引导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人先锋号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专项帮扶资金89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入帮扶资金6000余万元;引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将扶贫农产品纳入慰问品和职工福利采购范围,每年拿出30%以上的福利经费用于消费扶贫,疏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市扶贫办副主任高歌表示,我市将按照“尽锐出战”的原则,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效,共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