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汉杰) “双11”过后,不少消费者在家里高高兴兴地签收快件。然而,每年“双11”之后也是电信诈骗高发期。
“一天收到几十条诈骗短信,太烦人了。”11月14日,家住市区解放路鸿业花园小区的桓小丽反映,“双11”后诈骗短信持续“轰炸”,让她不胜其烦。
桓小丽说,此前她偶尔收到商家搞促销的垃圾短信,并未引起她的注意。而“双11”后,垃圾短信疯狂“轰炸”。
这些垃圾短信中多数有“双11”“调单”“交易异常”“解冻订单”“退款”“转让”“中奖了”等词汇。
当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在“双11”网购的市民有这样的烦恼。本是消费者购物的狂欢日,为何演变为垃圾短信横行的日子?
魏都区公安分局北大派出所游园社区警务室民警郭有钢表示,“双11”,消费者在网购平台购物后,快递公司、网购平台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
“除了‘狂轰滥炸’之外,不法分子还通过伪基站冒充银行客服发送垃圾短信,迷惑消费者。”郭有钢说,如果买家接到“卖家”的电话,说网购存在异常或无法发货,要退款或解除交易,这很可能是诈骗。市民一旦进行某些操作,很可能面临账号或网银资金被盗的风险。所谓的“卡单”“掉单”“交易异常”“解冻订单”“异常订单处理”等全是诈骗术语,正规的网购平台不会发送有这些词汇的短信。
郭有钢提醒广大消费者,收到此类短信,如有疑问,请拨打网购平台客服电话仔细进行核实,切忌直接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也不要轻易点开短信中的链接。
“虽然‘双11’已经过去,但诈骗活动不会停止。提醒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谨慎点击不明链接,避免财产受到损失。”郭有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