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1月1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幕,发布了《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我市有两个县(市)入榜,其中长葛列第44位、禹州列第67位。这两个县(市)为何能连续几年“榜上有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运行情况如何?11月1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张辉
【长葛、禹州再上榜】
分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第44位、第67位
11月13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揭晓了“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河南省共有10个县(市)登榜,我市长葛市和禹州市榜上有名。其中,长葛列第44位,在河南省入选的10个县(市)中排名第二;禹州列第67位,在我省入选县(市)中排名第四。
据了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该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含金量。“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是两类县级行政单位工业发展的典型样本和先进示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依据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测算得出。
该评价体系立足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旨在挖掘典型经验示范,探究发展制约因素,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同时结合运行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率更高、环境改善等因素。
此次论坛还公布了“2020年中国工业创新百强县(市)”榜单,河南上榜4个,我市占了3个,分别为排第52位的襄城县、排第67位的长葛市、排第91位的禹州市。
“我去江阴参加了此次论坛。”11月16日,说起禹州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禹州市科工局运行监测科负责人李均难掩兴奋之情,“今年已经是禹州连续5年上榜,相比去年,名次前进了3位。”
对于排名我省第二的长葛来说,这已是其第六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连续3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而且,长葛两个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前十、高质量发展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一……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正是长葛工业强劲实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证明。
【屡获殊荣有“秘诀”】
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度,长葛规模以上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完成140家,投资达到125.4亿元。
有着“华夏第一都”美誉的禹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目标,做强做大产业,强化企业梯次培育,不断深化企业服务,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中医药、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陶瓷、发制品、食品三大特色产业,确保工业经济迅速摆脱疫情影响,实现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1月至9月,禹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0月,禹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72家,税收地方级留成超过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120家,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身穿白大褂的员工在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间穿梭,不时查看实时监控系统的数据,并进行比对、记录。11月16日,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内,许昌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诚电气)生产车间内干净整洁,生产秩序井然。
近年来,通过引入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及自动化检测设备,加上应用5G、物联网技术,驰诚电气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安防企业。该公司的8条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检测仪表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准性。河南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长葛涌现出一批坚持进行智能化改造、不断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企业。
长葛市科工局局长侯秋己介绍,智能制造引领转型升级,把传统产业优势做得更大、把新兴产业培育得更强,是进一步提升长葛市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结合本地实际,长葛确定了智能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再生金属及制品、5G、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现代生物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业等8个产业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
“此外,我市出台了《长葛市工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葛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等8个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由‘制造’向‘智造’、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侯秋己说,今年前三季
【植根沃土育硕果】
我市位列河南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第二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经济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客观反映本市综合实力与水平。长葛、禹州连续数年登上“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与许昌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和推进,制造业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今年4月,为充分发挥制造业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我市正式印发了《许昌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我市还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等“三大改造”,快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全市智能化改造项目80个,完成年度投资74.5亿元。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蝉联小组第一名,纳入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库项目403个,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31亿元,居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我市持续开展“四个一百”行动,全面开展产销、银企、用工、融合创新等各项对接活动,引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梳理企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我市工业已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7家、重点骨干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6家、中小微企业1万多家的企业梯次结构和竞相发展格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2019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光荣榜”上,许昌获评“2019年度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河南工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许昌位列河南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第二。今年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居全省第10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居全省第14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工业增值税完成39.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7位。下一步,我市将强化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促进企业发展,不断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