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钟伟平) 许昌人都知道,粉条是咱们的特色产品。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制定的两条企业标准,将许昌的“三粉”产业推到了行业领先水平。11月13日,记者从许昌学院了解到,该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在“校地合作”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
王德国是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院长。在他看来,近年来,许昌学院围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加强“校地合作”,不光为许昌的“三粉”产业制定了国内领先的行业标准,而且围绕蜂蜜产业、腐竹产业进行食品领域真实性认证的探索。
许昌学院副院长郑直说,近年来,许昌学院围绕许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扎实推进“校地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行业引领、企业参与、校地互动”的“许昌模式”。许昌学院与许昌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双百工程”,启动实施科研人才服务行动计划,围绕许昌产业布局,联合成立了10个协同创新中心、7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13个工程技术中心。5年来,许昌学院累计争取地方支持资金8000多万元,签订横向合作项目200余项,合同经费逾2700万元。
许昌市依托许昌学院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已孵化企业46家,引入合作企业127家,吸引校外投资997万元;入选省级大学科技园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有25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累计转化金额达1238万元;纳米钧瓷团队获得“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
下一步,许昌学院将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和协同攻关力度,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