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我市培育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20家、市级160家

巧手改变人生 助力乡村经济

本报讯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刘文略) “‘一亩园,十亩田’,大棚种菜这活儿精细,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农耕有苦有乐,只有每个环节都用心,才能种出让大家放心的绿色蔬菜。”11月15日,在许昌市长葛市老城镇王家庄村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张利敏忙碌中透着认真。

张利敏是许昌新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许昌市“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的带头人,她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领姐妹们一起致富。

禹州市神垕镇东大社区妇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巧媳妇”品牌工程,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和源养生瓷有限公司是神垕镇东大社区一家以生产养生瓷为主的企业,还是许昌市“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之一。该公司董事长李亚丽在市妇联的引导下,特意招收了10多名困难家庭妇女。这些妇女经过岗前培训,锻炼一段时间后,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平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

襄城县孔莲家庭农场是许昌市又一“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襄城县孔莲家庭农场位于襄城县湛北乡姜店村,主要种植大棚葡萄、无公害反季节瓜果蔬菜。在市妇联的帮扶和引领下,该农场按照“女能人+公司+贫困妇女”的结对帮扶模式,大力开展扶贫工作。自许昌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农场与500多个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共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妇女26名,同时解决了周边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其实,自许昌市“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激励和引导基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市妇联还充分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重点帮助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贫困妇女获得贷款,解决她们的创业资金问题。同时,市妇联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贷款等各类政策资金重点向“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投放,以缓解其资金困难,努力通过金融扶持,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

如今,在我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让农村女性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实现了天天能回家、月月有钱花的梦想,过上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好日子,同时给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机会。

目前,我市培育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20家、市级160家,培训贫困家庭妇女近3000人次。同时,市妇联加大“巾帼贷”金融支持力度,共发放贷款2484笔,帮助妇女解决复工复产、创业创收的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