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闻深三度

拓展以线带面的发展格局

市区文峰路隧道通车标志着许昌的城市道路从此进入了“立交化时代”。 记者 王利辉 摄

道路变迁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

建设路是市区的一条老街道,是在许昌老城墙旧址上建设起来的。曾经,这条道路旁有承载着人们时代记忆的残存老城墙、许昌灯塔、莲城商场、金穗商场、水上乐园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条道路还扮演过集贸市场的角色。纵贯市区的文峰路,是许昌市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促进了许昌的交通,方便了许昌人的生活。

一条条道路的蝶变升级,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记者 王利辉

文峰路因领袖口号而得名

文峰路原是107国道的一部分,说文峰路,不能不提107国道。107国道为北京至深圳的公路,简称“京深线”,目前在我市辖区内的路段长51.3公里。

1990年出版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第九卷》记载:“备战路,原系郑州至信阳的一段公路,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而修建,故名备战路,1985年因政治色彩较浓,更名为文峰路,即今许昌市区文峰路。”

20世纪90年代末,相关部门在距离文峰路以东约2公里处又修了一条长10.55公里的新107国道(今学院路)。从此,文峰路完成了由过境国道向城市道路的转变。

2002年,市政部门又对文峰路的人行道进行翻修。2010年,市城建部门又在文峰路原有的混凝土路面铺设了一层沥青罩面,并对人行道道牙进行了更换。到2011年,天宝路至许由路间的文峰路路段,路宽为40米,其中快车道为14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占5米,两侧绿化带各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5米。

中心城区段的文峰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文峰路的南北两端也在逐渐拉长。

进入21世纪,特别是107国道改线、新环城公路通车以后,原107国道在环城路以内的路段全部纳入文峰路。后来,许昌县尚集镇、苏桥镇境内的107国道也被纳入文峰路的路段。

市地名办主任李军丽介绍,现在的文峰路长约20公里,北起许昌县与长葛市交界处,南至瑞贝卡大道,分为文峰北路、文峰中路和文峰南路三个部分。

推平城墙有了建设路

65岁的“老许昌”连国伟急匆匆地走在建设路的人行道上,去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排练节目。“1960年,我们家从北大街搬迁过来,家就在现在的鸿宝商场一带。过去,那里是许昌市蔬菜公司。那时,这条路还不叫建设路,大家都称它顺河街。建设路是在许昌南城墙旧址上建设起来的。”他说。

据许昌人李季安先生(已故)所著的《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记载,20世纪30年代,许昌无战事,城墙和各种防御设施因年久失修而荒废,基本上失去了军事作用,只有城墙成为人们登高远眺、散步赏玩之所在。据该文记载,许昌南城墙除了南城门外,还有两个城门。1929年,东南门在察院南面开通,其方位大致与北门对应。1933年,西南门建成,城内最繁华的南大街、西大街、城隍庙市场跟城外的火车站连接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投资也逐渐增加。20世纪50年代,政府决定推平城墙进行绿化。当年推平城墙以义务劳动的名义进行,各个机关、单位、工厂等都分配有任务。由于没有机械,全是人工扒、拆、推、拉,场面壮观。

打开一张出版于1990年的《许昌市区交通图》,记者看到,彼时的建设路东至文峰路,西至曹庄,几乎包括了现在的许继大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昌南城墙陆续被拆除,改造成街。当时,该街东段新设立农贸市场,西段设立工业品市场,所以得名“新市场街”,于1985年并入建设路。“新市场街”的位置相当于现在建设路、湖滨路至察院西街路段。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路逐渐向东延伸,与文峰路相交。

城市发展“催动”道路提升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也在不断提升,以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2001年,路应周老人来到许昌市老干部大学工作。10多年来,他在建设路上不知道走了多少趟,目睹其点滴变化。路应周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许昌的变化日新月异,建设路可谓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文峰路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文峰路隧道的修建。

进入21世纪后,许昌城市的交通压力逐年增大,尤其是私家车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为解决这一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下半年上马了七一路文峰路立交(隧道)工程。文峰路隧道的建成通车,是许昌城市交通进入“立交化时代”的标志。

文峰路承载着几代许昌人的记忆,也必将随着许昌的发展迎来新的篇章。

2012年12月17日,文峰路隧道正式通车。与其他工程不同的是,文峰路隧道开通仪式从简,仅放了一挂鞭炮营造气氛,便开始迎接车辆通行。

文峰路隧道是许昌市目前投资最大的市政工程。它的通车标志着许昌的城市道路从此进入了“立交化时代”,也象征着许昌拓展了以线带面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