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钧瓷恢复烧制,到改革开放以后钧瓷逐渐进入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阶段,钧瓷艺术在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迎来了又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当传承1300余年的皇家御用珍品钧瓷逐渐走进普通人家时,在泥与火的交融中窑变出万千色彩的钧瓷,成为收藏界竞相追逐的艺术精品。
当今如何收藏钧瓷?以何种心态收藏钧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在记者看来,收藏钧瓷,不管初衷是什么,坚持追求钧瓷的艺术价值这个标准是不能变的。
收藏钧瓷,首先要简单了解钧瓷的脉络。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禹州国营瓷厂、钧瓷一厂、钧瓷二厂、东风瓷厂等瓷厂烧制出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艺术价值极高的钧瓷珍品。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钧瓷烧制进入过渡时期,公有制瓷厂逐渐走入历史,民营窑口不断兴起。直至现在,钧瓷制作逐渐产业化,窑口不断增加,钧瓷大师相继涌现,钧瓷艺术百花齐放。
随着钧瓷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品质的追求逐渐提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和用途不同,自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作品。一件钧瓷作品价值几何,从其烧制出来后进入交易环节并最终进入钧瓷收藏市场,价格就成为其自身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由于钧瓷自然天成的窑变特性,对钧瓷艺术价值的判断并不容易。除了制作工艺、器型特点、釉色变化、艺术风格等外,钧瓷的经济价值与社会认可价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钧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型、釉、工、款4个方面。
型指的是钧瓷的造型。传统的钧瓷造型体现着千余年来的艺术沉淀。不同钧瓷创作者创作的个性化器型,则体现一个创作者的水平,也体现着他的审美眼光、修养、修为、学识和创作风格。
工指的是工艺水平和工艺技巧,是匠人注浆、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艺环节的制瓷水平。一件钧瓷精品,在“工”方面一定能经受住考量。制作者对旋坯、修坯等基础工艺的熟练把握,手、眼与心的协调运作,能展现出一种合乎自然、人工造化之美。这种经过长期练习、用心体悟的匠心境界,能够透过作品,被欣赏者所感知。
釉是指钧瓷窑变的釉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是钧瓷有别于其他瓷种的本质特征。钧瓷的釉色美在色彩,也美在釉质。钧瓷色彩变化多端,形如流云,灿如明霞,变化莫测。而钧瓷的釉质,则呈现出钧瓷整体厚重、沉稳的特征,莹润、通透,温润如玉。
款指钧瓷的款识。因其款识的唯一性,所以可以成为体现大师特点的重要考量因素。
钧瓷收藏者欣赏钧瓷,可以从造型、工艺和釉色等方面入手。造型是否优美、工艺是否精细、釉色是否窑变自然,这是鉴赏钧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体会一件钧瓷的神韵。每一件钧瓷都是钧瓷创作者思想的展现,技艺精湛的钧瓷大师可以将多样的文化内涵融入钧瓷,成为或具有美好寓意,或体现传统文化的钧瓷珍品。用心感悟其中的神韵,不失为一件乐事。
不能依靠某一件作品的价格,来判断同一窑口的其他作品价格,也不能以同类作品的价格,判断其他窑口作品的价格。大气、精细的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不断提高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参考创作者的名气和影响力,但不局限于此,真诚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加公正的评价。
“让艺术融入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是钧瓷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发掘有价值、有意义的藏品,在收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也许就是钧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