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古城
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近年来,魏都区积极推进曹魏古城修复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南城门、南大街均已投入运营;东城门、北城门主体均已封顶,芳容初露。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曹魏文化的展示高地、许昌人文形象名片”——按照这样的目标,我市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工程,不断创新运营理念,聚人气、兴文化、树品牌,让人们“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记者 牛志勇 文/图
厚植曹魏文化, 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汉末年,曹操迎帝都许,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广揽人才、东征西讨,并以此为根据地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许昌成为“魏五都”之一,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这一时期,曹氏父子在许昌大地书写了波澜壮阔、独具魅力的历史篇章。
三国文化是许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为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沉睡”中唤醒,散发出璀璨的文化光束,造福许昌百姓,2016年,许昌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曹魏古城的战略决策,提出把曹魏古城作为传承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三国游”的龙头项目来抓,作为完善城市功能、开发旅游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
“一环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的美好愿景令人期待!曹魏古城规划范围为南至七一路、北至八一路、东至文峰路、西至京广铁路,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护城河内的1.7平方公里。按照规划,“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是曹魏古城的主要功能。未来,曹魏古城将朝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曹魏文化的展示高地、许昌人文形象名片”的目标迈进。曹魏古城项目启动以来,魏都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积极推进曹魏古城修复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运营亮点不断,
已接待游客1500万余人次
古城深巷里,一眼望千年。在曹魏古城南大街,汉魏风格的建筑连绵不绝,令人流连忘返。“杜康楼”“虎卫营”“赋诗楼”等建筑背后的故事值得品味,“三国烤串”“曹操贡酥”“德兴长糕点”等美食让食客大饱口福;白天看节目,晚上赏灯光……如今,曹魏古城南大街和南城门已经成为许昌老城区独具特色、人气旺盛的打卡地。
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新风并存。曹魏古城不仅树立了文化品牌,而且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一系列精彩的节目,让许昌人茶余饭后在家门口就能欣赏。
“曹魏古城南大街开街以来,我们采取多种举措集聚人气,确保全年亮点不断。”11月23日,许昌市黄初曹魏古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节庆活动与常态活动同步开展,聚人气、兴文化、树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9年1月以来,其先后组织开展了11次主题及节庆活动;同时,开展常态活动160多次,极大地丰富了非节庆期间游客的旅游体验。
该负责人表示,各类精彩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兴趣,不仅为商户带来了较高的收入,还大幅拉动了许昌市区及周边服务行业的整体收入。“截至2020年9月30日,曹魏古城已接待游客1500万余人次,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5万人次,签约合作旅行社178家,综合收入3.3亿元。”
围绕建设做好5篇文章,
书写旅游新篇章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131工程’,努力做好‘东整、西启、南优、北建、中塑’5篇文章,进一步推进曹魏古城修复工程不断完善、升级。”许昌市曹魏古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说,“1轴”,即加快推进魏武英豪段仿古改造中心轴建设;“3门”,即除了目前已经建成的南城门外,还要加快推进东城门、北城门建设;“1个引爆点”,即以曹丞相府修缮工程为引爆点,塑造古城特色风貌,盘活土地资源,补齐空间短板,进而提升曹魏古城的影响力。“东整”,即加快推进东城门相关地块建设,创建高水准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服务条件;“西启”,即时机成熟后,启动西城门及周边建筑物仿古改造工程;“南优”,即在南城门、南大街已经建成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内涵,打造曹魏古城南部区域商场品牌组团和集非遗文化展示、许昌本地美食、社火文化等于一体的许昌特色产品和饮食组团;“北建”,即高标准推进北城门建设及相关地块开发,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中塑”,即重点推进曹丞相府修缮工程,加快魏武英豪段仿古改造和儿童医院地块开发。
“楼榭重重再现帝都繁华,古巷深深重谙三国风采。”短短几年时间,美好蓝图从纸上走到人们面前。走进曹魏古城,仿佛穿越历史尘烟,回到1800年前的魏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古城将成为豫南游客集散中心、许昌的会客厅、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