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许昌往事

南关旧事(上)

南关,许昌人的“购物天堂”

南关大街一景 记者 陈晨 摄

如今的曹魏古城曾是许昌的商业中心。 记者 陈晨 摄

□ 记者 陈晨 王威

核心提示

新兴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位于许昌市区东南部,毗邻许昌市交通要道文峰路、新兴路。历史上的南关社区(原南关村)比如今占地要大得多,东至毓秀路,西至工农路,南到许由路,北至春秋广场附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昌国有企业纷纷占领南关商业阵地,在南关大街、七一路、颍昌路建高楼、广场、百货大楼。加之交通和政治区位优势,南关一带的商业迅速发展。

因此,一提到历史上南关社区(原南关村)辖区内的南关商圈,许多人的脑海中便会立马浮现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车水马龙的道路、摩肩接踵的行人。作为我市最重要的商业区,南关商圈可谓许昌人的“购物天堂”。那么,南关商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1月26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南关社区老住户,回顾其中的往事。

旧时购物,居民首选南大街

说起南关商圈,不得不提南大街。南大街全长不足1000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许昌最繁华的街道,是许昌的商业中心。

11月26日,记者来到盛装迎宾的曹魏古城南大街。它正以迷人的姿态迎接四方宾客。街道上,仿古建筑雕梁画栋,红灯高挂,吸引了大量游客。街道中,一座高3.2米的大型算盘雕塑尤为引人注目。算盘是旧时商人的算账工具,大型算盘雕塑是旧时许昌南大街商业繁荣的象征与符号。

今年88岁的车树申是曾属南关社区(原南关村)的奎楼街的老住户。他说,南大街曾是许昌老城的商业中心,每一名“老许昌”心中都有一段关于南大街的美好记忆。街道两侧满是商铺,不少还是百年“老字号”。在这里你可以买到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

后来,南大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大量工艺美术店铺纷纷落户这里。这里变成了市区工艺美术店铺最集中的街道。

许昌史料记载,旧时许昌人购物首选南大街。南大街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段,有金店银楼、杂货店、京货布匹店、鞋帽店、颜料店、茶庄、书店、中西药房 、照相馆等。其中,仅杂货店就有20余家。这里堪称许昌人的“购物天堂”。每年春节,农村人进城,如果不到南大街走一遭,就不算进城。在“老许昌”的眼中,南大街就如同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

《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记载,南大街最富声誉的是志盛德号,其主营红糖、 白糖、纸张、颜料、香炮、铁器等。较大的杂货店还有福聚仁、福裕通、福聚通、福兴永、宏泰源、镒记(后改为豫茂)、泰恒、竹居斋、五洲等。这些店铺大部分是批零门市部,并生产糕点、酱菜等。京货布匹店、棉布庄有庆泰茂、永泰茂、德丰恒(后改为利丰),均为批零兼营。此外,还有经营绸缎的晋义兴、晋义恒,经营百货的奎兴永、永大、一大、通盛明等。上述店铺大多直接从上海、北京、武汉、天津等地的厂家进货,商品因物美价廉而畅销不衰。

南关桥上美食多,你还记得那里的夜市吗?

沿着南大街向南走,过了南关桥便是南关大街。“住在南关这一带,买东西很方便。小到针线,大到电器,出门就能买到。”80岁的吴爱莲是南关大街的老住户,自小就在南关一带生活,对南关很有感情。

吴爱莲说,她小时候,南关大街是另一番模样。南关大街为旧时许昌城南的一条主干道,与南大街衔接,街道两侧有一些小旅社和小饭店,服务对象多为做苦力的人。南大街和建设路交会处曾有一座高耸的灯塔,塔身上贴有“毛主席语录”。许昌解放前后,城外出现几条街道,人口逐渐多起来。在南大街商业的辐射下,灯塔下形成市场。后来,南关桥附近出现了夜市。改革开放后,南关桥上的美食让不少许昌人大饱口福。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南关大街逐渐热闹起来。

向南再走一二百米,便到了南关大街和七一路交叉口。旧时,这里被称为土城街(后拓宽为七一路)十字口。其东北角有一家七一旅社。

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回忆,这里曾是许昌最豪华的宾馆。华灯初上之时,七一旅社门前便会聚集不少推着小车出售小吃和小商品的商贩。许昌刚解放时,人们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少人便来到土城街十字口看热闹,打发时间。

“南关大街和七一路交叉口西北角,也就是如今新华书店的东边,以前有几家火锅摊,算是许昌最早的火锅店。摊主每晚推着小车出摊,生意相当火爆。” 吴爱莲说,南关大街和七一路交叉口还被“老许昌”称为“岗楼”。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许昌的商业中心,分布着人民商场、七一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一度是许昌人购物的首选地。

芙蓉轻纺城昙花一现

采访中,车树申老人向记者介绍,改革开放后,南关商圈的超市、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大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市场大潮中斩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部分弄潮儿在竞争中失败。不少“老许昌”或许还记得南关大街上曾有一个大兴斋商场。1993年重新装修开业时,该商场巨大的蓝色玻璃装饰墙成为许昌一景。如今,大兴斋商场早已不复存在。

此外,南关大街上还有一些商场,如东亚商城、天都商场等。光看这些商场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当时经营者的豪情壮志。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没有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最终在市场大潮中败下阵来。

在南关大街和颍昌路交叉口,还曾有一个台湾客商投资的芙蓉轻纺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勤劳智慧的许昌人在市场大潮中嗅得商机,许昌火车站南侧区域逐渐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纺织品批发市场。据当时的参与者介绍,该市场分东西两个场地,均在颍昌路以南、现在的绿洲梦想广场位置,商贩在市场中租摊。据说,该市场每天销量巨大,为当时全国三大轻纺布匹批发市场之一。

批发市场生意火爆,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有人在纺织品批发市场北边建起高楼,准备将商户引至室内。据传,一名台湾客商投资后,将其命名为芙蓉轻纺城。然而好景不长,纺织品市场慢慢萎缩,纺织品批发市场和芙蓉轻纺城发展后劲不足,芙蓉轻纺城经营几年后只得转型。后来,胖东来集团租用了该楼,建成了如今的胖东来生活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