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许昌往事

南关旧事(下)

奎楼街,原是南关社区居民区

春秋广场大槐树。 记者 贾同岭 摄

七一路。 记者 陈晨 摄

□ 记者 贾同岭 杨佳倩

核心提示

春秋广场是我市第一个园林广场。广场南部有一棵百年大槐树。20多年前,大槐树下是南关社区(原南关村)的居民。为建设春秋广场,南关社区居民搬迁至六一路,成为我市第一批拆迁户。春秋广场大槐树,见证了宜居许昌的点滴发展,也见证了南关社区为城市发展所作出的无私奉献。

春秋广场一带,原是南关社区居民区

位于建设路以北,文庙前街以南,奎楼街以西,学巷街以东的春秋广场,一直位于许昌城区的中心位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昌城区面积有限,这里南面不远处就是市委、市政府,西面紧挨许昌火车站,北面是闻名遐迩的春秋楼景区,东面是密集的居民区 、商业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的黄金位置。

“这一片原来是老居民区,南面有个莲城商场,属于供销社系统的单位,虽然商品数量和现在的商场、超市没法比,但在当时,它和七一百货楼、人民商场一样,是市区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北面(现在天伦大厦对面)有家医院,中间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瓦房、平房,一排排房屋之间是一条条小胡同,一下雨,到处都是泥。”11月27日上午,曾在这里居住、后因建设春秋广场而搬离的车树申回忆说。

车树申今年88岁,他说,春秋广场因春秋楼而得名。车树申的老家就在春秋楼附近的奎楼街上,此前这里分南奎楼街和北奎楼街。车树申的家在南奎楼街,就在如今的春秋广场大槐树一带。

经常去春秋广场的市民应该都知道,春秋广场南部有一棵百年大槐树。以前大槐树下立有一牌,上写着“古树保护”字样。现在这块牌子虽已不见,但大槐树四周仍砌有石台,内种冬青,保护着大槐树。

车树申介绍,许昌老城的车姓人集中住在奎楼街南段,属于南关社区二组,祖上是明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移民。车姓人在奎楼街繁衍生息,到民国时,车姓人在城外还有不少土地,靠种地为生。同样,南关社区其他居民在城外也有地,现在的城市之心、胖东来生活广场所在地,当年都是南关村二组的耕地。

据老人回忆,奎楼街是许昌老城中的一条老街。它南起城墙,北至天平街,以文庙前街为界,分为南奎楼街和北奎楼街,其中北奎楼北部又称文明街。民国时期,许昌老城的奎楼街一带满是民房和水坑。由于靠着南大街,奎楼街有不少手工作坊,中段刻碑、制秤,南段焊铁皮,现在的天伦大楼一带还有不少粮食坊,形成粮食集散市场。每到傍晚,各地车拉担挑的粮贩、粮户齐集于此,人喊马嘶,一片嘈杂之声。

大槐树在奎楼街南段,暑天不少人在树下乘凉。再往前走,就到了城墙根。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已经拆除,人们在城墙原址盖了不少茅草房。街口三角地带形成了一个菜市场,每天早上,各地菜贩总会聚与此。由于街口和灯塔较近,这里不仅有卖菜的,还有卖小吃的,很热闹。

爆掉莲城商场,建设春秋广场

当时,虽然春秋广场所在的地方是城市的中心,但往东过了文峰路基本上就是农田, 清潩河里到处是杂草。城区的房屋大都破破烂烂,杂草丛生的街道不但狭窄,而且缺少地下排水设施,每逢大雨,到处是积水。

80岁的南关社区居民吴爱莲回忆,她儿时的印象中,在奎楼街东侧,即现在的文昌阁、察院市场一带,由于地势低洼,年深日久形成了个很大的水坑。一下大雨,水坑就成为一片汪洋。由于积水较多,大水坑里有很多鱼,经常有人划着小船、带着鱼鹰在那里捕鱼。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不断有人填坑建房,大水坑的面积越来越小,后来就消失了。

由于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前许昌一度被称为“许脏”。为了彻底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和极大的魄力,决定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的春秋广场。

1998年,市委、市政府在莲城商场后边建起了一座与春秋楼相互辉映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建成后,很快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美中不足的是,广场前面的莲城商场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为增加市区园林绿化面积,让春秋广场完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1999年11月30日,莲城商场被爆破拆除,称为“许昌第一爆”。

春秋广场北边是著名的春秋楼,南边是历史悠久的护城河,东西两边是综合性商业服务区。其中,综合性商业服务区包括洋帆购物城、步行商业街等。春秋广场是一处集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为支持城市建设,部分居民迁至六一路

南关社区奎楼街一带的居民为支持城市建设,很多人都搬迁至偏僻的六一路中段。77岁南关社区居民刘清莲回忆,他们家搬迁至的六一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也变成热闹街区,热闹非凡。

作为许昌老城首批拆迁户,他们家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城市发展也为居民保护了百年古树。如今,百年大槐树和春秋广场相得益彰,它守护在广场南部,南依秀丽护城河,北望庄严春秋楼,成为曹魏古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南关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磊介绍,过去,南关社区(原南关村)的群众以蔬菜种植为主,主要种植莲藕、黄瓜、西红柿、豆角等时令蔬菜。据记载,1980年,南关社区(原南关村)蔬菜收入有20多万元。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南关社区(原南关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该社区相继办起了橡胶机械厂、铝箔纸厂、南关造纸厂、鞋帮加工厂、九州大酒店等19家成规模、上档次的集体企业,联办企业73个,个体企业1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呈现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出现了许昌市首批万元户。

在今后的岁月里,南关社区党支部将紧紧围绕“和谐”“宜居”两大主题,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南关社区努力奋斗,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