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市区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14条,惠及沿线近30万人

六大工程让许昌公交赢在起跑线上

本报讯 (记者 张铮) 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水平、市民素质等的综合体现。11月30日,记者了解到,我市实施了公交线网及基础设施优化等六大工程,为许昌创建“公交都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据了解,2017年,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公布“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的通知》,我市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是全国首批获批创建的50个城市之一。创建工作原则上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创建工作结束后,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开展评估,授予达到要求的城市“公交都市”称号。

为了助力创建“公交都市”,我市大力实施公交线网及基础设施优化、政策规划及体制机制完善、公交智能化升级、运营服务提升、企业管理规范、综合管理保障等六大工程。其中,我市在公交线网及基础设施优化工程中,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14条,惠及沿线近30万人,加强了主城区与周边城区的公交联系,保障了各客运枢纽与公交线路无缝衔接。我市还完成了许昌火车站枢纽提升改造,滨河路首末站、南站客运枢纽已完成规划、土地预审、环评备案等前期工作。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的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为90%以上,城市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39%。

我市公交系统增加了很多“智慧大脑”,比如完善公共交通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对车长驾驶辅助行为进行分析,使酒精测试仪和调度系统同台运行,确保线路运营秩序稳步提升;在650辆公交车上安装客流调查器;升级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公交门户网站、掌上公交APP、“i许昌”APP载体平台,在重要站点和枢纽安装20座电子站牌,将公交运行和服务信息实时公布,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全面应用智能充电监管平台,有效降低公交企业的运营费用。

我市还对500辆公交车的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安装了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具有疲劳驾驶报警、吸烟报警、设备失效报警等功能。在与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我市拓展移动扫码支付、银联卡支付等功能,实现与许昌城际公交互联互通;车载移动支付场景由过去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5种,电子支付占比达到73%。

我市投资370多万元,为市区全部公交车安装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设施,提升驾驶员的防侵扰能力;在公交车内装配驾驶行为分析仪、360度车内外全景摄像系统、易挥发液体气体报警器、紧急情况玻璃自爆装置等。

我市公交行业的硬件提升,需要软件“扶持”。在服务上,我市实施企业管理规范工程,完善《车长星级服务评审管理办法》,对车长实行星级管理;开展第三方乘客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公交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落实公交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公交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在制度上,我市制定了《许昌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管理办法》,加强对公交专用车道的管理;制定《许昌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为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明确的依据和切实的保障;推行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利用规划联审会、技术会和市规委会,做到严审严批,从源头保证区域开发强度与区域交通承载能力相匹配。

我市还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支援服务活动,提升公交文明运行水平和服务水平;开展交通综合整治活动,在20个重点整治路口、20个重点整治路段和10个重点整治区域,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对电动自行车逆行、进入机动车道、载人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公交运行安全畅通。

“公交优先”体现的是“百姓优先”,是当今考量一个城市发展价值的核心条件。我市在创建“公交都市”过程中,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建立了许昌市公共交通基础数据库,为线网评价、线网优化、交通政策制定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市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