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花瓶在我家摆放了20多年,虽然花瓶的光泽已经暗淡了,但它如同我和君霞的友谊,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如香樟永久飘香,岁岁年年。”
讲述人:刘爱芳 记者:张铮
花瓶的来历
在我们家的书橱旁摆放着一个花瓶,它经历了20多年的洗礼,光泽已经暗淡了。儿子每次看到它都说不美观,有一次,趁我不在家,把它扔掉了。我发现后大发雷霆,儿子含着委屈的泪,在垃圾堆中把它找了回来。还好,它没有破碎。我将它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这个花瓶是20多年前,君霞送给我的礼物。1995年,君霞大学毕业后打算前往上海工作。和君霞分离那刻,我有着很多不舍。君霞临走的那天晚上,她拿着这个花瓶来到我家,告诉我这对花瓶是她在陶瓷学院的作品,我们两个一人一个,算是留个纪念。
君霞大学学习的是陶瓷设计,她在这方面很有天分。而我学习平平,第一年高考没有考上大学,在君霞的鼓励下,第二年勉强考了个大专院校。自从君霞到上海工作之后,这个花瓶就没有离开过我,跟随我搬了几次家。
珍贵的友谊
君霞是我的邻居,比我大一岁。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与她在一起的时光。夏天的夜晚,大人们乘凉,她就给我讲故事。那时的孩子早当家,我笨手笨脚的,是她教会我做家务。
我们在一所学校上学,每天她都和我一起去学校。下雨天,路泥泞不堪,在她的搀扶下,我少摔了许多跤。在学校,我受了大孩子们的欺负,只会嘤嘤地哭,她会找到欺负我的人理论。
君霞就像我的姐姐,关心照顾我。她虽不是我的亲姐,待我却比亲姐还亲。君霞的父亲身体不好,我读初一那年,一天早上,我被君霞家传来的哭声惊醒了。君霞的父亲敌不过疾病,过世了,带走了一家老小的希冀。
从此之后,君霞学习更努力了,高中毕业后,她顺利考上了大学。记得那年,我帮她扛着沉重的行李,把她送上开往江西的火车。车启动了,挟起了灰尘,君霞隔着车窗,不停向我挥手。
没想到这样的别离,成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常态。如今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们相隔得更远了,但我们的友谊经历岁月的沉淀,如香樟般飘香,岁岁年年。
友情仍在延续
20多年来,我和君霞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很少碰面,却经常通电话。我儿子去上海上大学,全靠君霞照顾。
几年前,我儿子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那年艺术类单招考试,我和儿子在上海待了几天,君霞放下公司繁忙的业务,每天给我们当司机,带着儿子和我参加上海一些院校的艺术考试。
很幸运,在君霞的悉心照顾下,我儿子考上了满意的大学,并且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专业。这些都依赖君霞的指导和帮助。儿子在上海上大学期间,君霞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如今,我也是君霞家的常客。每次我给君霞带去家乡的特产时,她都会下厨,做一桌美食。就着美食,我们聊起很多年少时的往事。
每当看到这只花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