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铮 文/图
12月1日,记者在许昌市民之家看到,这里不像几年前那样拥挤,极少有窗口需要排队。办事的市民都去哪儿了?记者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找到了答案。
一增一减之间
市民办事更加精准、便捷
为进一步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对标浙江、广东、上海等先进地区,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拆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事项精细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标准化、办事场景化。
当日上午,在许昌市民之家,新设立的“全省通办”窗口已经开始工作,省内800项业务在这里集中办理。我市参考省内先进地市的做法,梳理“一证通办”事项138项,并向社会公布。这些事项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
“为方便群众在网上办事,我市搭建网上办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减材料、减证明、减窗口。”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审批改革协调科负责人徐丹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市实行事项“最小颗粒度”后,政务服务发生的可喜变化。
截至目前,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由原来的1212项调整为2173项,市本级行政许可类事项时限压缩比为86.97%,位居全省第二。
一增一减之间,市民办事更加精准便捷。河南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数据显示,我市市本级产生办件事项850项,覆盖率为70.19%,产生办件事项数、覆盖率均排名全省第二。目前,我市市本级共推送办件数据463.53万件。
政务服务O2O
让数据替市民“跑腿”
当日上午,在许昌市民之家开办企业专区,帮办员许果真指导市民在网上填写表格。
“我们现在推出了许多‘套餐’,市民来这里办理业务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套餐。”许果真说。
“以前,来这里变更公司信息需要一天,现在很快就办好了,而且不用排队。”刚办理完业务的吴阳欣喜地说,她对现在便捷、快捷的政务服务很满意。
O2O是互联网流行语,指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许昌依托数据共享技术,将O2O互联网思维引入政务服务,让市民、企业受益匪浅。
线上办理,线下送达。让数据替市民“跑腿”,通过整合信息、内部操作,使平台运转得更顺畅,办事时间大大缩短。这种变化得益于政府各部门打破“信息孤岛”。
今年以来,省大数据管理局对事项进行了多次调整。我市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事项梳理、认领、录入和发布等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市直1005项行政权力和206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调整到位。
我市还推进数据共享与应用,目前已申请国家级部门共享数据资源5项、省级部门共享数据资源 249 项,市级部门上线可订阅共享数据资源583项。
数据共享范围涵盖营商和便民两大领域。我市积极推进共享数据在公积金、不动产等便民服务APP中应用。我市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市级“零跑腿”事项数量提升至520项,占比为42.9%;市级即办件事项为328项,占比为27.06%。
创新表达方式
招商合作“热力图”上线
想在许昌投资,不知道成本多高?想来许昌考察,不知道该去哪里?想在许昌办厂,不知道有啥优惠政策?近日,随着许昌招商合作“热力图”上线,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完成的许昌市招商合作“热力图”,汇聚了我市38条投资考察线路信息、68个招商平台载体信息、总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35个产业用地信息和48个投资合作机会信息。
这张“热力图”成为全球资本选择我市、投资我市的“掌上攻略”。
9月17日,我市在上海发布许昌市招商合作“热力图”。许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上海市松江区政府领导,200多名嘉宾和企业家参加了发布仪式。
许昌市招商合作“热力图”荣获中国信息协会设立的“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许昌市招商合作“热力图”发布以来,积极助力许昌市在长三角的招商活动,目前已签约项目30个,涉及环保装备、建筑材料、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再生金属加工、商业综合体等;签约制造类项目19个,总投资137.6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的46%;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12个,5亿元以上项目有10个。
下一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丰富应用场景,推进办事方式转变,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无人干预智能秒批、秒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企业、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