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圈·分类

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

许昌菜刀 名扬中原

孙黑给记者介绍其制作的菜刀。 记者 黄增瑞 摄

□ 记者 黄增瑞 通讯员 李启东 范玮红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打铁匠已经很少了,而位于市区新兴路与灞陵路交会处的孙黑铁匠铺却名扬中原。11月30日,记者来到孙黑铁匠铺,见到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消费者。作为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的代表,孙黑制作的菜刀为啥这么有名?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有哪些特别之处?

孙黑制作的菜刀能用二三十年

“菜刀的材质2/3是铁、1/3是钢。我制作的菜刀用二三十年都没问题。”当日上午,在孙黑铁匠铺,性格开朗的孙黑给一位来自郑州的市民介绍其制作的菜刀。说着,他从地上捡起一根烟头,用菜刀轻轻一削,烟头就变成了两截。

“因为刀具不能发快递,所以省内的一些人经常驾车来我这里买。”孙黑说,他今年46岁,是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孙庄社区人。他13岁时跟着父亲和5个叔叔学习打铁,可谓集多人之长。

孙黑说,他制作菜刀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烧煤时一天可制作5把。3年前,因为环保的要求,他投入四五万元购买了高频电磁加热设备。

记者看到,孙黑把一块铁料放进一个小洞,七八秒后铁料变红。高频电磁加热设备加热快、热量高,几秒钟就能让铁料变软,大大提高了加工铁料的效率。

“我们制作的菜刀韧性高,切鱼、切鸡都没问题。”孙黑的妻子姜香敏说。

魏都区曾有一个刀业群体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说,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出现于明末清初,历代都有造诣颇深的代表人物。

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在清末民初后的传承形式为:制刀艺人在开店营业的同时招收学徒,学徒学成后自立门户再招收学徒,代代相传。这种传承形式遍及魏都区多个村庄,形成了一个刀业群体。

“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由来已久,凝聚着几百年来制刀艺人的经验,蕴含着民间造物的智慧。”陈若军说,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从选材到成刀有30多道工序,如打刀坯、制刀把、开槽加钢、熟火、修剪、冷锻、粗开刃、打钢印、淹火(淬火)、磨刀等。

将申报省级“非遗”

近年来,魏都区的制刀艺人以孙姓、罗姓两家人为主。如何传承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

陈若军说,菜刀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既保留了民间传统铸造工艺,又融入了先进的生产技艺。2018年,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刀具铸造技术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手工生产活动的原生形态。”陈若军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机器制作的菜刀,传统手工制作的菜刀市场份额减小。

“现在,打铁的人非常少了。但作为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传承人,我会尽力把自己学了几十年的手艺传给后人。”孙黑表示,下一步,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将申报省级“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