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鄢陵县望田镇店东刘村

火红的辣椒带来火红的日子

张丽燕正在辣椒农业合作社里工作。 记者 王志鹏 摄

核心提示

鄢陵县望田镇店东刘村是全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国家战略的实施,一项项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不仅让该村的贫困户在今年全部顺利脱贫,而且为其今后的发展注入了充足的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店东刘村踌躇满志、蓄势待发,准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展拳脚。

□ 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穆浩

发展特色农业,土地里面刨“金子”

“丽燕,今天上午的活儿干完没,快该回家吃饭了。”12月3日,在鄢陵县望田镇店东刘村辣椒农业合作社里,临近中午时,脱贫户张丽燕还在不停地往编织袋内装辣椒。

“刘书记来啦!我弄完手头这几袋就回家。”看见该村党支部书记刘书林,张丽燕笑着说。

张丽燕的丈夫和春涛患有慢性病,无法外出打工,加上家里有3个孩子要供养,生活陷入困顿之中。被认定为贫困户后,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公益岗位、产业带贫等增收渠道,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要不是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也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张丽燕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让店东刘村有了自己的农业合作社。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户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100元到200元。

“辣椒是我们望田镇的特色产业,也是店东刘村的支柱。”刘书林说。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和支撑。店东刘村共有4880亩土地,有3000亩土地种植辣椒。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平原地区的店东刘村,除了土地和辣椒外,没有任何资源。

在思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店东刘村“两委”决定先从辣椒入手。村“两委”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鄢陵县望田镇美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和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收益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刘书林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从农民手里收辣椒,然后经过分拣、筛选集中销售。在辣椒收购过程中,贫困户每公斤多给2角钱,同时雇佣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按工作量发工资。这些举措为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只靠销售辣椒,集体经济收入还是有限。”刘书林说,店东刘村附近有不少类似的辣椒收购点,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并不高。

2020年通过考察,店东刘村“两委”发现,周边村庄虽然辣椒收购点比较多,但都没有初加工的能力。于是,该村村“两委”决定上马辣椒初加工项目。

“我们的项目预计明年就能落地,集体经济的收入将上一个新台阶,村民们也能得到更多实惠。”刘书林高兴地说,“目前,我们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村‘两委’班子现在想的就是下一步该如何带领大家致富。”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打造宜居乡村

第一次走进店东刘村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这个村的路横平竖直,各家各户的房子外观相似,看起来非常整齐。

“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老书记对全村的道路和房屋进行了统一规划。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店东刘村副书记张河根说,虽然村里的道路平直、房屋齐整,但是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村里的基础设施比较差。

此外,由于村里人盖房子大量挖土,全村出现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荒坑。“光村里就有四个荒坑,大家往坑里排污水、倒垃圾。夏天村民从荒坑边过,脸上、身上爬的都是花蚊子。”村民刘成周说,他家就在其中一个荒坑旁边,夏天根本不敢开窗户。

自2017年起,在各项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店东刘村开始修路、填坑;到2020年,共修路6000多米,村里的路面基本硬化完毕。十几个荒坑,其中两个被改造成供村民游玩的小游园。其他荒坑经过平整,共整理出60多亩可耕地。

文明乡风代代传,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俺村乡风文明做得很好。”村民张河根自豪地说,近年来,为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很多村庄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店东刘村的先进评选,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除了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外,还对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好乡贤进行表彰。

连年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让店东刘村的文明风貌和村民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整个村庄处处都洋溢着和谐幸福的气息。

村民梁书美是从边王村嫁到店东刘村的。婚后,她把公公、婆婆照顾得非常好,被评为店东刘村的“好媳妇”。更加让她惊喜的是,店东刘村村“两委”给她发了两本荣誉证书,一本发给她本人,另一本直接送到了边王村。

“恁是不知道,证书一送到俺娘家,不仅我脸上有光,而且俺娘家人的腰杆都直了。”梁书美高兴地说。

“致富带头人和好乡贤的评选,也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不少好处。”刘书林说。致富带头人的评选,激励了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不论当时村里发展如何,一部分村民通过外出务工富了起来。好乡贤的评选也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许多在外务工富裕起来的村民,致富不忘家乡,为村里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

张河根介绍,店东刘村的新村室建成之后,每到春节前,村“两委”都会邀请在外事业有成的村民坐到一起开个“茶话会”聊聊天儿。一方面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村里一年来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是让在外面见过世面的村民支支招儿。

“通过这两年的座谈,我们村‘两委’的思路和眼界逐渐打开了。在外工作的村民也加深了对村里方方面面的了解。”刘书林说,“这些好的传统和做法,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共同努力把店东刘村打造成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注活力,乡村发展动力足

在店东刘村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该村的基础并不差。店东刘村被评为省定贫困村,根本原因是缺乏发展思路和发展动力。

地处平原的店东刘村,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大多数村民习惯了地里刨食的生活,村集体也安于稳定。结果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稳定让整个村子在发展路上逐渐丧失动力,开始步步落后,直至陷入贫困。

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像一条强有力的马鞭,持续不断地催促整个店东刘村向前奔跑;更像一剂强心针,让店东刘村重新恢复了前进的活力。

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和指导下,店东刘村已经激发了发展的动力,理清了发展的思路,学会了发展的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店东刘村一定能够变成一个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