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关注

孩子上学不愁,生活更有奔头儿

□ 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陈争光

刘书林(左三)、田红伟(右一)帮和宝珠(左一)、刘玉玲夫妇分拣辣椒。 记者 王志鹏 摄

“宝珠哥,在家忙呢?孩子最近往家里打电话了没有?”12月3日,鄢陵县望田镇店东刘村党支部书记刘书林一走进村民和宝珠的家就喊了起来。

“在家,在家!”听见刘书林的声音,正在院里和妻子分拣辣椒的和宝珠急忙站起身,向大门口迎去。

“屋里坐吧,外头冷!”看见和宝珠领着刘书林进了院子,和宝珠的妻子刘玉玲从凳子上站起来。

“不冷,我们给你们搭把手,赶快把活儿干完!你家现在缺人手!”说着,大家各自找了个小板凳,围着坐了下来。

“这是镇上的田副镇长。这是报社的记者,今天专门来采访你们。”刘书林介绍。

“俺家有啥好采访的?”和宝珠不好意思地问。

“你们家供出来3个大学生,还不值得采访?”刘书林笑着说。

“那得感谢党的好政策,要是光靠俺俩,供不起。”和宝珠感激地说。

和宝珠今年54岁,家中有3个孩子,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双胞胎,老三是儿子。和宝珠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大学毕业2年,一个在上海工作,一个在临颍当教师。小儿子正在洛阳上大学。

“俺家就8亩地,种辣椒一年的收入也就2万多元钱,3个孩子上学是真的供不起啊!”和宝珠说。

他的3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大女儿和二女儿上高中时,儿子上初中。当时,两个女儿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来和宝珠都要给每个女儿400元左右的生活费。

“那时候我想闺女,但是怕她们回家。”和宝珠说,“回来了就得给钱。”两个女儿比较懂事,在学校很节俭,和宝珠每个月给的钱她们都花不完。为了让两个女儿手头宽裕一些,和宝珠从来没有减少两人的生活费。

“那时候,我的亲戚朋友劝我,让两个闺女中的一个上学,另外一个出去打工。”和宝珠说,“二闺女主动找到我,说她不想上学了。听到这话我很生气,当时就对她们说,你们放心,就是砸锅卖铁也把你们都供出来。”

2014年,和宝珠的两个女儿分别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和咸阳师范学院。虽然学校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但是和宝珠两口子的压力更大了。

他们正发愁的时候,扶贫干部入户调查,了解了相关情况。随后,和宝珠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扶贫政策真是好,成贫困户之后,孩子在学校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这一下为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和宝珠眼圈儿泛红地说。

店东刘村给和宝珠夫妇安排了公益岗位,申请了低保。加上企业带贫收入,和宝珠一家的收入稳定增加。

2018年,和宝珠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他的儿子当年顺利考入洛阳师范学院。“儿子是雨露计划的资助对象,每年有4300元助学金。”和宝珠满脸笑容地说。现在,两个女儿已经可以帮助家里,再加上扶贫政策的帮扶,只供儿子上大学,压力比之前小了很多。

“你看俺家的房子,还不赖吧?”和宝珠笑着说,“这是2019年新盖的。”

“宝珠为了供孩子上学十分节俭。家里一共6间房子,正屋的3间房子全部塌了,一家人全部挤在东边的3间房子里。”刘书林说。

“俺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孩子上学不愁了,住上了新房子,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和宝珠动情地说。

“宝珠哥,你已经熬出来了。孩子们以后有出息了,说不定等两年就把你接到城里。”鄢陵县望田镇副镇长田红伟笑着说。

“那可不敢想。只要孩子们在外边好好上学、好好工作,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我就心满意足了。”和宝珠连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