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咱爸咱妈

下车后,找不着路了

老人走失,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记者 张铮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寻找走失老人的启事。因记忆力衰退等原因,老人走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关爱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走失之后能顺利返家?12月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下公交车,竟然迷路了!

家住市区五一路的胡平大妈,今年83岁,独居,身体硬朗。几天前,胡大妈竟然迷路了。11月30日上午,胡大妈乘坐公交车到家住东城区的女儿家。一下公交车,她就迷路了。

“我记得女儿所住小区的大门口有一家商店。”胡大妈说,可是她来来回回在这条路上转悠了十几趟,就是找不到那家商店。在热心人的帮助下,胡大妈才找到女儿所住的小区。

无独有偶,几天前的深夜,在京港澳高速许昌站附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站口徘徊,非常危险。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许昌站的工作人员李晓红巡查时发现了老人,并把他搀扶到安全地点进行询问。老人年纪过大,无法提供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以及家人的联系方式,只是一直说饿。李晓红赶忙从餐厅为老人拿来了鸡蛋、牛奶等食物充饥,并及时与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记者从社区警务室、110民警处了解到,他们每个月都会接到老人走失的报案。

老人为何容易迷路?

那么,老人为何容易迷路呢?记者从市区一些医疗机构了解到,阿兹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是造成老人认知失常、走失迷路的主要病因。

阿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为易迷路、算不清账,并伴有记忆障碍。血管性痴呆主要指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疾病,并受此影响而发生了认知障碍,这也是老人的常见病种。

社区工作人员周鸿说,从以往发生的案例来看,老人走失也有社会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旧街道不断被新建道路取代,部分城区更是整体拆迁,老人出门后对路况不熟,很容易走失。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工作压力很大,对老人的照顾难免有所疏忽。长期独居,也使老人走失发生的概率增大。

如何防止老人走失?

面对老人走失频频发生的现状,家人应该如何防范?老人走失后又该如何处理?

采访中,市民刘东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一名阿兹海默症患者,经历过几次走失。“我制作了一个牌子,上面有我父亲的名字、家人的联系电话。我平时就把这个牌子放在父亲的衣兜里。”刘东伟说,这个牌子发挥了作用。有一次,他父亲走失后,热心人就是通过这个牌子和他取得了联系。

其实,家庭照顾是第一道也是最牢固的防线。家人如果发现老人出现健忘、生活能力减弱等现象,应及时带老人前往医院做一下认知功能筛查,发现病情后及早治疗。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积极将血压、血糖控制好,避免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另外,周鸿提醒,老人走失后,家人除了积极寻找外,还应及时报警,并与当地救助站取得联系。同时,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在老人的衣兜内放置一个写有家庭信息和联系方式的信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