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扶贫政策兜了底,致富自己要努力

张杰(左)和孙志强(右)帮助胥东季收辣椒。 记者 王志鹏 摄

□ 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田红伟

“东季,今天咋没出去收东西?”12月8日,鄢陵县望田镇孙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杰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强走进村民胥东季家问道。

“呀!张书记、孙书记又来了!快进屋,外头太冷。”胥东季上前拉住张杰的手,把他们迎进屋。

“唉!俺孙女这两天有点儿不得劲。”两人坐定后,胥东季有些发愁地说。

“咋样?用不用上镇里、县里看看?没车了我给你找个。”张杰关切地说。

“没啥大事,就是有点儿发烧,我也是瞎着急。”胥东季笑笑说。

“桂枝的病情咋样?”张杰接着问。

“现在比较稳定,定期化疗就中。俺家能过到现在,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忙!”胥东季感激地说。

胥东季今年52岁,2015年前长期在外打工。虽然建筑工地离家比较远,活儿比较重,但是他不偷懒、肯下力,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2015年,胥东季的妻子龙桂枝身体出现问题。“刚开始胳膊、腿疼,后来背、腰都疼。疼得厉害的时候,晚上连被子都拉不成。”龙桂枝回忆道。

“桂枝病成那样,我不回来也不中了。”胥东季说,他带着龙桂枝到望田、鄢陵甚至漯河、平顶山的医院看病,但都没有查出病因。他们钱花了不少,路也没少跑,可是龙桂枝的病情仍不断恶化。2016年,她失去了行动能力。

看着被疾病折磨的妻子,胥东季心中满是担忧和不忍。“后来到省里的医院才确诊,她得的是骨髓瘤,要治好必须化疗。”胥东季说,化疗一次得3天,一天的医疗费1万多元。他先后带着龙桂枝化疗了8次。

“之前,带着她四处看病,花了八九万块钱;后来,带着她到省里的医院化疗,没多久就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了。”胥东季说,此后,每次从郑州回来,他就发愁,因为要仔细想想还能向哪些亲戚、朋友借钱。

2017年,孙志强和扶贫干部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胥东季家的困难。经过“四议两公开”评定,胥东季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被认定为贫困户后,光医药费就能报销90%。最关键的是,一些进口药也能报销了。”说到这里,胥东季抽泣起来。

医疗扶贫,帮助胥东季和龙桂枝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低保、公益岗位、产业带贫等政策接踵而至,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扶贫政策救了俺一家人。”胥东季抹了一把脸上的泪说,“说句心里话,看病不管借谁的钱都得还,国家帮扶俺是不求回报的呀!”

“还得感谢张书记!要不是他一趟一趟往俺家跑,给东季做工作,东季现在还在家里坐着呢。”龙桂枝说,她的病情稳定之后,胥东季一方面出于担心,另一方面丧失了动力,整天闷在家里。她劝说了多次都没有效果,幸好张杰也发现了这个状况。为了让胥东季重拾信心和希望,张杰多次上门劝说,给他出谋划策。

“张书记确实是为俺好,帮俺出了不少点子。俺一想也是,不能躺在国家的政策上过日子。”胥东季说,辣椒是望田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都种。原本,他打算在本村和附近村庄收辣椒。可是,干这一行的人太多,竞争比较激烈,收入也不高。

经过张杰的指点,胥东季把目光放在了收粮食和废旧家电、家具上。

“我们这儿收粮食和废旧家电、家具的真不多。我干这一行,收入比收辣椒高。”胥东季高兴地说,“我现在孙子、孙女都有了,想把以后的日子过好,还得跟以前一样下力干。”

“东季,辣椒晒得差不多了,今天天气不老好,赶紧收起来吧。”张杰和孙志强从屋里出来,看见院子里晒的辣椒提醒道。

“等等就收。”胥东季笑着说。

“俺搭把手,帮你收吧!要不你自己还得忙半天。”张杰说罢,和孙志强拿起锹、簸箕,帮胥东季收起了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