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利辉 黄增瑞
许继集团冠名,有了许继大道
在许继集团周边,有许继大道、许继花园、许继广场等多个“许继元素”。而成立近20年的许继社区,最初使用两间门面房办公,如今办公面积增加了上百倍。位于该社区一侧的许继社区博物馆,记录着该社区的昨天和今天。
12月7日,记者乘坐出租车来到许继大道,看到这里路面宽阔,现代化城市风格尽显。
出租车司机姓徐。他告诉记者,许继大道原先是建设路,后来因为道路拓宽改造,许继集团取得冠名权,才有了许继大道。
据了解,许继大道于2000年开工建设,到2001年下半年完工。根据地名法规:对没有正式命名和准备更名的道路、桥梁、大型公共场所、建筑物等,可以实行冠名权有偿使用。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冠名权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可用单位名称、商标名称、产品名称命名。最终,许继集团出资300万元取得了许继大道的冠名权。
在许继社区文体活动室,社区居民杜瑞林老人说,许继集团的很多职工住在许继北院(许继花园)和与其一墙之隔的许继南院。两个院中间原来建有一座天桥,方便居民走动,所以许继南院也被居民称为天桥南院。
随后,记者来到许继南院,看到该院有几栋老式楼房。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许继社区劳动保障专干司保花说,这几栋楼原先是用来安排外地职工的,如今进行了房改,产权归个人所有。
2000年之前,许继房产开发了许继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建设了5栋16层的商住楼,一部分对许继集团职工出售,另一部分面向社会出售。随后,许继花园小区二期工程开始建设,进而形成了目前的小区格局。
社区博物馆见证历史变迁
在许继社区南侧,有一条数十米长的文化长廊,里面的宣传版面展示了许继集团的发展历程。
“看,这张照片是1970年建厂时拍的,第一任厂长杨显明正在动员会上讲话。”老职工任若顺对记者说,每次看到这些老照片,都让他想起在许继集团工作的往事。
走到长廊的尽头,记者看到一间独立的木制房屋,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这里是许继社区博物馆。
“许继社区是企、地共建型社区,社区博物馆很好地展现了社区风貌。”司保花说,许继社区博物馆建成于2017年8月,以许继社区的工业遗产、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为依托,以服务社区为宗旨,记录社区历史,体现社区特色,凝聚社区精神,彰显社区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精神家园。
未来的社区发展会更好
许继花园小区是许继社区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区,也是生活着最多“许继人”的小区。在这里,生鲜便利店、社区托老站、体育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党校一应俱全。走进这个小区,你会听到很多老年人操着东北口音;和他们交谈,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与众不同的许继往事。
“许继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居民有近3000户7500多人。”司保花说,许继社区成立之初,办公地点在光明路西段,租用了两间门面房,工作人员共有5名,其中3名是许继集团的退休职工。
许继社区在原址运行4年后搬到了许继花园小区,由许继集团提供1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如今,该社区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居民活动室等,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的不同需求。
在该社区二楼,记者看到,这里有儿童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党校等,可以满足居民学习、休闲、娱乐的需求。
在该社区一楼活动室,记者看到有一些老人在打扑克、打麻将,还有一些老人在拉家常。
一位叫刁俊岭的老人说,他们都是许继集团的退休人员。这几天室外空气不太好,大家都来到这里娱乐。
司保花说,根据魏都区人民政府的安排,许继社区下一步将利用三楼、四楼的空间建设老人餐厅等设施。届时,许继社区的综合办公面积将接近5000平方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许继社区的发展会更加美好,“许继人”的幸福指数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