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用钱的地方多。有些人手头缺钱,嫌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麻烦,就通过网络申请贷款,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12月9日,记者从禹州市公安局了解到两起贷款诈骗警情。两名群众听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均落入诈骗陷阱。
贷款需要交保证金、滞纳金
结果被骗19.5万元
杜先生家住禹州市文殊镇。11月30日,他向禹州市公安局报警,说被骗了19.5万元。
据杜先生介绍,他因缺钱,就用手机下载、安装了一个贷款APP。注册之后,他进行贷款操作,提现时发现不能完成操作。他打电话给贷款平台客服人员,对方称其在APP上绑定的银行卡号错误,无法放款。如果要修改银行卡号,就要先向指定的账户转账。
在对方的花言巧语下,杜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转账。可是,转账之后,他进行提现操作依然未成功。他再次询问对方,对方以其账户系风险账户为由,要求其支付保证金、操作超时滞纳金。杜先生再次选择相信,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之后,他发现还是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此时,他已向对方转账19.5万元。
贷款需要验证还款能力
最终损失2.5万元
张女士家住禹州市城东新区。11月26日,一个陌生人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对方自称是某贷款平台的客服人员,可以给她提供贷款。由于正好需要钱,张女士咨询有关情况后便同意贷款。由此开始,张女士一步步落入诈骗陷阱。
对方以查询贷款额度为由,让张女士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张女士没多想就向对方提供了。对方告诉张女士其有5万元贷款额度,但要想贷款,需要先向接收贷款的银行卡存入20%的质押金,用来验证还款能力。张女士按照对方的引导进行操作,向自己的银行卡存入1万元,并把验证码发给对方。紧接着,她就发现1万元被转走。
发现钱被转走,张女士有点儿担心,就询问对方是怎么回事儿。对方说没事,会把1万元连同贷款一起转给张女士。可是,没过几分钟,对方又以流水不够无法放款为由,让张女士向指定的账户转账。张女士再次转账后,还是没收到贷款。对方又找别的理由让她转账,她意识到被骗,遂报警。最终,她被骗了2.5万元。
凡是放款前收取费用的
都是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骗术多种多样。不法分子不管采取哪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钱”。因此,与陌生人交流时,只要对方谈到钱,市民都应该提高警惕。
为避免落入贷款诈骗陷阱,市民须牢记,凡是放款前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有贷款需求的市民,千万勿轻信网上的贷款广告,申请贷款时最好到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要求借款人在放款前支付所谓的“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费用。生活中,市民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勿随意泄露个人关键信息,更不要随意把验证码告知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