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刘亚楠
“四民,最近家里咋样?收入还可以吧?”12月18日,鄢陵县马栏镇牛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金锋来到村民宋四民的家中。
“收入可以,现在哪儿都可好,不用你再操心了。”看见刘金锋走进院子,宋四民满脸笑容地迎上去说。
“家勇在杭州咋样?工作、生活都适应吗?”刘金锋问。
“可以啊!出去干活儿,比在家强。”提到孩子,宋四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恰在此时,宋四民的手机响了起来。他从兜里掏出手机一看,是儿子宋家勇打来的。
“刘书记,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你看,家勇的电话。”宋四民说。
“你快接吧,别让孩子等急了。”刘金锋催促道。
宋四民听了刘金锋的话,按下接听键,和儿子宋家勇聊了起来。坐在旁边的刘金锋看着宋四民接听电话时脸上的笑容,听着他言语中的喜悦和幸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宋四民今年52岁,家里有三口人。他和妻子都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病。虽然家里有4亩地,但是受病情拖累一家人的收入不高,生活比较困难。
“那时候,俺孩儿还在上学,每个月吃的、用的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宋四民回忆道,“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不让他上学老亏啊!”
2017年,扶贫干部入户调查时了解了宋四民家的状况。经过“四议两公开”,他们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宋四民一家的生活状况很快就有了较大的改观。“政府对我的每一项帮扶,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给你算算账。”宋四民扳着手指头,开始列举他享受的帮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每人每月335元;做保险协保员,每季755元;做生态管理员,每月800元;企贷企用模式金融分红,每季度625元;儿子宋家勇享受义务教育补助,在校就读期间每学期发放生活补助625元、营养餐补助400元。此外,还有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每月减免10千瓦时电、签约家庭医生、全家代缴人身意外保险、全家代缴新农合、夫妻二人代缴养老保险等。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宋四民夫妻二人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2018年,宋四民一家成功地脱贫摘帽。
就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有一件事却压在了宋四民的心头:“孩子初中毕业,说啥也不想上学了。他没有技术,学历也不高,以后可咋办?”
今年3月,刘金锋来到牛东村后,与宋四民闲聊时得知了他的苦恼。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也为了给宋家勇找条出路,解开宋四民的心结,刘金锋四处联系,帮助宋家勇找工作。几经波折,刘金锋成功地在杭州给宋家勇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
“孩子的事儿,我真的感谢刘书记,他当时可是没少费劲儿。”宋四民感激地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谢啥!”刘金锋摆摆手说,“还是有点儿小遗憾,宋家勇的工作地点离家太远。”
“远啥!孩子到大城市见世面,比整天窝在家里强。”宋四民说。
“中,你满意就中!以后生活上有困难,只管给我说。”刘金锋拍拍宋四民的肩膀说。
“俺都享受这么多照顾了,怎么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宋四民急忙说。
“你这话可不对!中央都说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下一步,我们还得努力,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刘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