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用脚投出满意票 一砖折射三十年

许昌“砖变”见证城市转变

本报讯 (记者 王利辉 王志鹏 王婵) “这里的环保步砖能吸水、会透气、耐磨损,遇到下雨天,我们老年人走着不用担心。”昨日清晨,市民张水莲沿着市区建设路的彩砖步道,来到护城河畔的亲水平台,加入了跳舞健身的队伍。

建设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交通动脉,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许昌修建的首批城市道路之一。作为当年的建设者,89岁的“老许昌”魏建民回忆:“起初修建时,全长1300米的建设路只铺设了一层碎石路面,没有专门设人行道,只有一条人们踩出来的小土路。”

“1990年,建设路开始设人行道、铺设步砖。”魏建民说,“原先的小土路坑洼不平,每逢下雨就成了‘泥水路’,铺设了黏土步砖以后,变得宽阔平整。”

1996年,店铺林立的建设路成为“许昌市商业中心街区”,人行道上的黏土步砖变成了更加美观的水泥步砖。

“黏土步砖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却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水泥步砖缺乏吸水功能,遇到雨雪天气,容易积水造成行人滑倒。”许昌腾飞市政公司总工程师周凯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两种步砖逐渐被环保步砖取代。

2006年,作为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许昌市在建设路等试点路段铺设第一代环保步砖。它们的颜色是单一的灰色,全部由建筑垃圾制成。

2017年,伴随着许昌城区水系环通工程全面完成,“一舟环游许昌城”成为现实。毗邻护城河的建设路再次提升,人行道步砖全部更换成色彩丰富、形状多样的新型环保步砖,新添了河岸花廊和亲水平台。

新型环保步砖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10多种形状,由许昌金科再生建材公司生产。他们采用德国设备,每年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环保标准砖3.5亿块,获得了全国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唯一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和建设路一样,如今,许昌城区总长135公里的63条道路,全部铺设了新型环保步砖。聚焦绿色发展的许昌,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从黏土步砖到水泥步砖,从色彩单一的环保步砖到色彩多样的新型环保步砖,“砖之变”的背后是“路之变”。如今的建设路,设立了公交车专用车道,新增2处公共自行车站点,完善了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折射出城市道路从满足百姓基本出行需求到满足百姓绿色环保美好生活需求的变化。

“砖之变”见证“城之变”。2019年,许昌市生产总值达到3395.7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四;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被网民评选为全省“最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