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雷洞“野人”回家记

谈及眼下的幸福生活,刘五申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者 王利辉 摄

□ 记者 王利辉 刘力华

“雷洞多洞,过去的洞中‘野人’,现在成了幸福居家人。”群山环抱的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谱写了一首首脱贫攻坚的奋斗之歌,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是村民讲述的“野人”回家故事。

“野人”名叫刘五申,雷洞村村民,现年57岁。

刘五申以前是个正常人,因家贫入赘他乡。为养家糊口,他到山西大同当了一名挖煤工,一干就是10多年。一次遭遇矿难,伤痕累累的刘五申侥幸捡了一条命,但补偿款被亲戚卷走,妻子也与人私奔。急怒攻心之下,刘五申突然神志不清,成为人们眼中的“疯子”。

2012年,“疯子”辗转回乡,终日不发一言,有人接近便报以老拳,后来便穴居紫云山上的山洞中,蓬头垢面,形同“野人”,在山上一直住了6年。

“野人”刘五申行踪不定,紫云山上的山洞数以百计,到处都是他的容身之所。村干部屡次寻访,都踪影难觅。雷洞村欣欣向荣,唯独刘五申每况愈下。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到哪里去找刘五申呢?

雷洞村党支部书记杨胜超说,他们用了最“笨”的办法——蹲守。2018年夏天,他们连续三天三夜吃住在山上,终于发现了刘五申的行踪,连夜联系派出所、民政部门,将刘五申送至襄城县精神病医院进行康复性治疗。

12月30日,记者见到的刘五申,已经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衣饰整洁,眼被笑容挤成一条细缝,与人交谈时口齿清晰,时常有成语蹦出,俨然有乡村教书先生之风。

“天壤之别。”刘五申这样形容自己的变化。为了佐证,他掏出身份证,向记者展示自己下山时的形象。照片上的刘五申瘦骨嶙峋,怒目圆睁,似乎在发出愤怒的嘶吼。

“当时为了给我办身份证,几个人按着我照相。我极力挣扎,大喊大叫,才有了照片上的形象。”刘五申解释,“这还是他们给我理过发、刮过胡子才照的,当时的我确实像个‘野人’。”

刘五申说,他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村里免费为他新建了房子,还专门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做村庄保洁员,一个月700块钱工资,加上低保、养老金、土地流转、光伏补助等各种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

从疯癫到清醒,从“野人”到常人,从与世隔绝到融入社会,刘五申的命运转折,是个人的幸运,是乡村的复苏,更是脱贫攻坚在这个时代焕发的璀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