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赋(节选)
陈琳
建安十有二年,
大司空武平侯曹公东征乌丸。
六军被介,云辎万乘,
治兵易水,次于北平,
可谓神武奕奕,有征无战者已。夫窥巢穴者,未可与论六合之广;
游潢污者,又焉知沧海之深。
大人之量,固非说者之所可识也。
陈琳这篇《神武赋》是为曹操北征乌桓而作。乌桓原为汉东胡的别支,居住在今辽西南部,常在秋高马肥之时,纠结部落,纵骑兵侵掠汉边地。曹操在打败北方割据者袁绍之后,袁绍子袁尚、袁熙率败兵投奔乌桓,勾结乌桓入侵北方边地。于是,在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兵北征乌桓,随军出征者多人。陈琳从征,因其刚刚归顺曹操,自然要表现对曹氏效忠之心,故而赋中充满了颂赞之情。
这篇序文是读全赋之纲。序文中交代东征乌桓的时间。统帅为大司空武平侯曹操,率天子六军,数以万计的辎重车辆,多如云集。于易水(河北易县境内)检阅训练战阵。大军暂时驻扎在北平(今河北满城)。军威雄壮,神采焕发,可以称作是无敌的铁军,无人敢与之较量。《汉书 ·严助传》中就有“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孙子兵法中《谋攻篇》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曹操征乌桓之事,当时名士孔融反对,写信于曹操,极尽讥讽之意。孔融书信中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萧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指责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扫荡得萧条一空,穷兵黩武焚掠竟尽。进而讥讽,照此下去,不仅可以消灭今日乌桓,也可以对古代肃慎族不贡之罪,丁零族盗苏武牛羊之行,一并处理了。于此可见,孔融对曹操连年东征西讨是反对的。陈琳则针对孔融等反对意见,指出他们思想方法片面、知识短浅,不足以论国事,更不能理解曹操的深谋远虑。如身居巢穴之人,不知天地的广大;在小水泡中游动之人,又怎么能知道沧海之深呢!当然,道德行为高尚的曹公器量广大,不是这些说长道短的人所能理解得了的。一方面批评反对者,另一方面借以赞美曹公的器量才识,远见卓识,无人可比。把握这篇序文的内容与思想,有利于理解赋文。序文叙事简洁,排比句气势纵横,长句舒缓而有情致,更兼比喻贴切,富有哲理性,蕴含讥讽之情。此文显然是受庄子散文的影响,汪洋恣肆,寓事说理。下面的赋文本体,正是从此引发的。
赋文三十二句,可分为四个层次,从接受王命出征、行军气势、不战而胜,到总获胜利的描述,层递而情深,气魄宏大,意象飞动,想象与夸张神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一篇胜利的赞歌,是一篇英雄的赞歌。
这篇赋记叙征行,铺张扬厉,笔墨酣畅,歌颂了曹操东征乌桓的伟大功绩,暗示曹操的雄才大略,同时也对政敌的反对意见作了理论上与事实上的驳斥,为东征正名,虽然是歌功颂德,但是歌颂正义战争胜利,维护的是民族和睦,国家的统一安定,也反映了战胜者的掠夺性,以掠夺胜利品显示出自己的强大武力。
这篇赋文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因素,发挥其浪漫主义奇想,拓展时空,古今相印,以资证取;托事寓意,夸张幻想,由实入虚,造境雄大,兼调动各种修辞手段,视角多变,动态静态相间,光华耀眼,五色相宣,令人耳目一新,心神畅快。罗列奇宝,如数家珍,物性突出,赞不绝口,表现出胜利者的愉悦之情,取得和平安定的宝贵,不独是掠夺财宝的贪心。
从这篇征行赋中可以窥知刚刚归顺于曹操的陈琳的心态,既有对东征乌桓的颂赞,又有渴望国家安定统一与邻国和睦相处的愿望,可见陈琳受儒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