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段佳佳
许昌私立灞陵中学,在解放战争年代,又担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1949年2月,中共许昌地委成立后,这里成了许昌地委及所属部门的办公地点。
窄窄的平定街,成了当时许昌的政治中心。
1957年,刘少奇在这里召开了许昌部分师生代表座谈会。
1949年2月,中共许昌地委成立。自1958年起,中共许昌地委机关陆续迁出。那么,从1949到1958年,许昌地委和许昌军分区都在这里,这个曾经的政治中心都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寻……
你知道许昌地委的“前世今生”吗?
1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北平定街,寻找许昌地委和许昌军分区的“前世今生”。
街道还是以前那个窄窄的街道,路边的民居却在不断变化,只有一些旧门楼似乎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面貌。提起许昌地委和许昌军分区,这里的老居民都有印象。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陈秀云说:“许昌地委原址就在现在水利局的院内,许昌军分区原址应该是在目前建安区武装部家属院附近,平定街上还有许昌地委托儿所。”
那么,许昌地委和许昌军分区的前身是啥?记者再次拜访了陈书壮,他告诉记者,1949年2月,河南的革命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原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豫皖苏、豫西、桐柏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了适应急速发展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豫皖苏中央分局和豫西、桐柏区党委,建立中共河南省委员会。
为此,豫西五地委党政机关和豫西二地委、豫皖五地委党政机关合并成立许昌地委、许昌专署和许昌军分区,隶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办公机关由郏县、鄢陵、舞阳迁往许昌,时辖临汝、鲁山、宝丰县、郏县、襄县(现襄城县)、禹县(现禹州市)、叶县、舞阳县、临颍县、鄢陵县、长葛县(现长葛市)、漯河市(现郾城区)、许昌市等13个县市。
许昌地委成立后,首先抓了支前、剿匪反霸、恢复经济、恢复文化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成立河南省许昌军分区,谢育才任司令员、裴盂飞兼任政委,驻许昌市平定街。
许昌地委成立后的支前活动,陈书壮还专门撰文,记录了这段历史。1949年3月14日,根据省委要求,许昌地委成立了许昌地区支前司令部,下设粮秣、民力、宣传慰问、供应4个科。在建立领导机构的同时,全区还建立了大小兵站166个,迅速掀起了支前运动。
“在舞阳县城东街,有位贫苦老太太,只养了两只鸡。当听说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慰劳解放军时,她第一个把家里仅有的5个鸡蛋送到了农会。”陈书壮说,许昌人民大力支援参加渡江战役的解放大军,老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妇女主动帮助部队官兵洗衣服、缝袜子。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全市也出现了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潮,参军青年达15234人。
许昌军分区建立后的剿匪斗争
许昌军分区建立后,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个要说当时规模空前的剿匪斗争。”陈书壮说,1949年7月15 日,许昌军分区下达了作战命令,在全区迅速开展剿匪斗争。许昌地区开展的剿匪工作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7月、8月、9月为第一阶段,以军事打击为主,通过结合、争取、瓦解、拉打并用的形式,集中力量消灭土匪;10月进入第二阶段,主要开展政治攻势及抓散匪、挖匪粮、捕匪首和缴匪枪运动。
“在群众性的剿匪运动中,各县都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陈书壮一边查阅资料一边介绍,活捉匪首王五少、平息侯岳暴乱的消息很快传遍禹西广大山区。
禹县人民政府在南寨村烈士牺牲的地方召开了公审大会,镇压了血债累累的王五少等恶霸,叛徒侯根、苏文义也相继被镇压。人民群众奔走相告,争相传颂禹西山区平息暴乱的胜利消息。
剿匪斗争平息了侯岳暴乱,扫除了禹西匪众,为当地人民消除了一大祸患,显示了人民政权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强大威力,使禹西山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有数据显示:1949年年底,许昌军分区剿匪斗争共进行大小战斗20多次,逮捕连级以上匪首411 人,其中师级13人、团级24人、营级66人、连级308人,捕捉匪众9449人,通过政治攻势自愿登记自新4465人;缴获六〇炮69门、迫击炮177门、轻机枪15挺、步马枪1538支、短枪1034支、长枪73支、子弹4329发、手榴弹1079枚、电线3500米、大车1辆、马9匹、马刀592把、刺刀151把、自行车18辆、望远镜4个。
“剿匪斗争的伟大胜利,为今后进一步反霸减租、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和社会治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书壮说。
刘少奇曾在许昌地委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
刘少奇为何要来许昌?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
195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的一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从而完成了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任务。
当时,许昌师范学校(后为许昌师范专科学校,现为许昌学院)、许昌第一高级中学和第二高级中学的同学们绝大多数家在农村,他们耳闻目睹了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教育战线执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压缩了各类院校的招生名额,中学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
1957年3月5日,刘少奇在许昌地委召开了许昌部分师生代表座谈会。如今,这里已变了模样,但刘少奇的教诲让人念念不忘。
李万祥在《难忘的教诲》一文中写道:刘少奇讲了三个多小时,一直站着,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刘少奇在讲话中劝告广大青年学生,到农村后要虚心向农民学习,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增长才干。
“事后,我们带着刘少奇‘许昌讲话’精神回乡务农,成为有文化的农民。我们向农民学习,向书本学习,勤奋劳动,踏实工作,成为农村的新生力量,不少人当了干部……”李万祥在文中这样写道。
《党的文献》中,许尧坤在《刘少奇许昌讲话纪实》一文这样写着:“1957年3月5日晚7点半,中共许昌地委的会议室内坐满了许昌中等学校的师生代表,他们焦急地等着听一个不知是什么内容的重要报告。8点整,在时任地委书记赵天锡的陪同下,刘少奇和王光美健步来到了会场。与会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传奇、故事、大事件在这里接踵上演,每一场都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好戏”,留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激励着许昌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