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提到古墓与文物,总是让人感觉神秘。30余年前,为配合原市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开展考古工作,由陈庄社区居民陈根法牵头成立民工队,他们常年奔波于许昌各县(市、区),做着与文物发掘有关的工作,为我市的文物发掘作出了不少贡献。
考古工作有严格的保密要求
3月8日,记者来到陈庄社区居民陈根法家里时,发现他正在输液。
“我今年78岁了,年龄大了,每年都要输液调理身体。”陈根法笑着说,考古在普通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感,而他也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与考古工作挂钩。
陈根法年轻时在村里当过民兵营长,后来许昌县化肥厂招工,他就成了一名工人,最后被调到许昌烤烟厂工作。
“1989年,我从烤烟厂内退,在省水利一处从事建筑工作。那时,市文物工作队租赁了该处的房子办公。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朱石楼看我为人实在,让我召集人组成民工队,协助他们发掘古墓。”陈根法说,干文物发掘工作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哪些不能说,不能随意泄露,这对他们都有严格要求。更不准任何人私藏文物,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文物工作队的队员用洛阳铲在探方里找到古墓的位置后,我就会安排人开挖。直到挖到古墓或发现文物,我们的工作就基本上完成了。”陈根法说,民工队的工作就是挖掘古墓,为文物发掘作前期准备工作。他带领民工队经常转战于许昌各县(市、区)的挖掘现场,挖出的土有死土、花土、坑土、井土等。“为了不损坏墓里的文物,再坚固的土地也不能使用机械,我们只能用洋镐、铁锨挖掘,活儿虽然简单,但非常累。”
“好在民工队每干完一庄活儿,市文物工作队就会立即结账,从不拖欠工钱,所以大家都喜欢跟着我干。”陈根法说,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跑几个地方安排人干活儿。每人一天能挣20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长葛古墓他们挖了整整两个月
1998年,市文物工作队在长葛市老城镇社稷坛遗址“汉柏林”发现了汉墓群。为了配合市文物工作队工作,民工队吃住都在古墓附近,整整干了两个月。
“汉墓深八九米,周围需要扩宽两三米才能开挖。因为墓葬较深,为防止塌方事故发生,我们用木板和木棍支撑立面。”陈根法回忆说,当时,墓室被厚厚的墓砖圈了三层,非常坚固。挖开墓室后,他们发现里面填充了大量被炒过的黑沙。
“听一位考古专家说,黑沙被炒过后不易结块,有防潮、防水和密封的作用。一旦盗墓贼挖出盗洞,流沙会自动把洞口封上。”陈根法说,清理了十几车的黑沙后,他们沿着1.2米高的墓道下至墓厅,里边摆有石桌、石椅和一些破碎的陶罐、陶盆。墓室是由三层立砖砌的圆券顶,里面只有一个马车用的铜套,其他东西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陈根法记得这个地方他们整整挖了两个月,挖出的汉墓有十几座。
20世纪90年代,怡景花城是许昌市东城区开发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市文物工作队发现此处有汉墓群,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唐三彩及铜器、陶器等文物。这一重大发现,让考古专家兴奋不已。那些年,陈根法带领的民工队挖的古墓有汉代的,也有商代的。
不该拿的东西一件不能拿
“老陈,你挖了那么多古墓,值钱的文物没少整吧?”“你在文物工作队多年,他们送给你啥文物没有?”每当有人问这些问题,陈根法总是哈哈一笑:“我是民工头,不干活儿,没有接触过出土的文物。再说,干这行不能动歪心思!”
“因为从事文物发掘,老陈回家时,总有人问他家里放了多少宝贝。对此,老陈总是哈哈一笑。”陈根法的老伴儿赵玉梅说,她老公人实在,性格直,从不动歪心思。
从事古墓挖掘工作,让陈根法学到不少文物方面的知识,结交了许多文物工作队的朋友。每当看到一件件文物出土,陈根法就会觉得他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值得。3月9日,记者联系了市文广旅局四级调研员毛德新。他说,市文物工作队是1988年成立的。他们看陈根法为人不错,就让他带领民工队挖掘文物。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从没出现过意外。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根法从书柜里找出《许昌文物古迹》等与考古有关的图书。他说,这些都是市文物工作队送给自己的礼物。随后,他拿出一本杂志,封面上有他们民工队挖掘古墓的照片,这些东西是陈根法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