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许昌往事

德科苑社区的变迁(一)

城隍庙,沧桑落寞谁人知

如今春秋楼的山门就是当年城隍庙的山门整体迁建过来的。 记者 牛书培 摄

编者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时至今日,国内很多地方尚保留着城隍庙,每逢春节,城隍庙附近各种民俗文化节目精彩纷呈,成为节日期间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历史上,许昌也有一座城隍庙。本期《许昌往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德科苑社区,给大家讲述这里曾经的辉煌和过往。

□ 记者 张铮

核心提示

小伙伴们,经常会在古装剧中看到“城隍庙”。说到城隍庙,我们马上会联想到几个关键词:热闹、人多、美食、传统……那你知道,许昌城隍庙在哪儿吗?

其实,旧时城市大都有一座城隍庙。许昌城隍庙旧址在今市区人民路与榆柳街交会处东北角,即原魏都区政府原所在地。

3月11日,记者来到市区人民路上,几经打听,找到了与许昌城隍庙有关的小巷——大钟街,并以这里为起点,寻找许昌城隍庙的过往。

大钟街,因城隍庙大钟而得名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大钟街,这条“藏”在闹市里的小街显得特别窄。大钟街的入口有2米多宽,越往里走,路越宽,墙上尊师重教的宣传画让这条街多了一些新意。

提起大钟街,“老许昌”们都知道,这是条老街,街名叫了好多年。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李军丽介绍,1990年出版的《许昌地名志》记载,大钟街原名大王庙街。清中期,因该街紧临大王庙(原市八中院内),故名大王庙街。清末,因街内有报时的大钟,改名大钟街至今。

从《许昌地名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钟街的来历与大钟有关。那么,这个大钟来自哪里?它和临近的城隍庙有关联吗?

老居民孟喜莲说,在大钟街西段路南,曾有一个大坑,附近是一个乱坟岗。日军攻占许昌期间,被打死的日军埋在这个大坑里面。城隍庙内的城隍像和大钟,曾被人扔到这个大坑里多年。

后来,大钟被人运到城隍庙东边一个30多米高的土塔上。土塔上建有一个亭子,大钟就吊在亭子里。人们把大钟吊在高处,敲钟时声音传得远,起到“警报器”的作用,可以提醒市民避险。

城隍庙内的大钟是在城隍庙建好后铸造的。据推算,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建好后就有了大钟。由此可见,大钟应该铸造于明代。

大钟的钟体和灞陵桥景区关帝庙内钟楼里的钟相似,上面刻着繁体字,还刻有鸟兽。

许昌文化界名人李彬凯清楚地记得,大钟上用繁体字记载着大钟的用途、重量和制造厂家。大钟最早在城隍庙的最后一个大殿内,被挂在一个四面有门的钟楼里,撞钟时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

李彬凯回忆,20世纪60年代大钟被破坏。至此,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钟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城隍庙若未被损毁,已有600多岁

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大钟街的街名与城隍庙里的大钟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许昌城隍庙是何时建造的?

据资料记载,城隍庙,主祭城隍爷。城隍爷原本不过是守护城池的地方神,到明代时地位逐步提高。朱元璋登基后,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先颁一道圣旨:“城隍历代所祀,宜新封爵。”后来,朱元璋再次降旨取消城隍的爵称,按当时的行政建制称其职务,并命令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依照各级官府衙门的规模修建城隍庙。

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中记载:“城隍庙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初,知州昝麟即真长宫改建。”由此可知,许昌城隍庙是在明代时期由道观改建而来,如果没有被毁掉的话,它已经有600多岁了。

“许昌县城内的城隍庙虽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没法儿比,但是相当热闹,因雅俗共赏而闻名遐迩。”据李季安所著的《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记载,昔日的城隍庙非常热闹。“门内通道两侧为商店、摊点。中间广场上,唱戏的、说唱坠子书的、拉洋片的、套圈儿的、变戏法儿的、说相声的、玩杂技的,应有尽有。”城隍庙内从早到晚人流不断。每到灯节,还会举办城隍出巡故里的活动,人们竞相观看。

《许昌县文史资料》中署名“宝镜”的一篇文章《最后一次城隍出巡》记载了旧时许昌城隍出巡的盛况。文中记载,旧时每年清明节及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许昌城隍各出巡一次。

1920年农历十月初一,又一次举行城隍出巡活动。不幸的是,这日夜半,枪声大作,原来驻许直军哗变,抢掠10余家,致使许昌商民蒙受损失。此后,许昌再也没有举办过城隍出巡的活动。

几经风雨,城隍庙山门整体迁建至春秋楼

“天上玉皇,地上城隍”。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能跟关老爷、土地爷相提并论的,大概就是城隍爷了。

《说文解字》中记载:“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故所有县城以上的地域,大多都建有城隍庙,敬有城隍爷。

翻开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一幅旧时《许昌县城街巷图》上,左下角“城隍庙”三个字很醒目。它的西侧为庙西街,北侧为城隍庙后街。

据记载,明清以来许昌境内有正式宫观6所,众神祇庙宇30所。1912年,城隍庙内尚有道正,乡间庙院的道士已经很少。

据许昌文史资料《民国时期许昌县行政机构设置简况》一文记载,1937年,许昌县政府办公地由旧州衙专署院迁往城隍庙。李季安在《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说:“1944年许昌沦陷时期,日军驻扎于此,城隍庙更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随着社会秩序的安定,相应的政府机构急需建立起来,昔日的城隍庙成了政府办公的场所。

“如今春秋楼的山门就是当年城隍庙的山门整体迁建过来的。”李彬凯说,199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春秋楼景区。当时城隍庙仅剩下一座山门,有人便提议将城隍庙的山门整体迁建至春秋楼。这样对于这一明代文物也算是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