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许昌往事

德科苑社区的变迁(二)

许昌解放,市政府设在城隍庙内

许昌城解放后,老百姓分粮后的喜悦心情。 资料图片

□ 记者 张铮

核心提示

城隍庙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庙繁华不再。许昌解放后,城隍庙成了许昌市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城隍庙办公的第一任市长贺群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为许昌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城隍庙是如何演变为许昌市政府的办公场所的,这里都开展过哪些工作?3月12日,记者再次来到德科苑社区,追寻许昌解放后城隍庙的故事。

许昌市第一任市长贺群的传奇

要讲许昌解放,还要从1947年12月14日夜里开始,经过1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许昌城于1947年12月15日12时宣告解放。这是许昌的第一次解放,随后半年间,国共两党在许昌形成了六进五出的“拉锯战”局面。

许昌第一次解放后,《人民日报》《东北日报》等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许昌解放的消息。粟裕来电表示祝贺和慰问。

1947年12月17日,许昌城内教师召开座谈会,有150名教师出席。不久,许昌市人民民主政府和许昌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贺群任市长,孙志光任县长,同归属豫皖苏第五专署领导。

“贺群为许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许昌市资深文史工作者陈书壮说,贺群受伯父贺升平和堂哥贺建华的影响,在学生时期就参加了革命。1947年4月,贺群回到许昌,按照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安排,先到许昌参议会落脚,并以此为掩护收集情报。

许昌解放后,市政府的工作千头百绪。贺群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依靠工人阶级,迅速恢复生产,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县区政权,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筹集粮款支援前线,以及发动群众为解放军运送弹药物资等。

贺群虽然是许昌人,但他却忙得不能回家照顾家人。1948年8月10日,贺群妻子临盆在即,几次托人给贺群捎信,其都没有回音。后来,还是贺群的四叔将贺群的妻子送到了医院。

1948年10月,贺群卸任许昌市市长职务,到豫皖苏党校学习。随后,贺群相继在开封、北京、四川等地工作,1963年因病去世。

城隍庙内办公,城隍庙巷改名人民路

提起人民路,许昌人都不陌生。据《许昌市地名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城隍庙内设立了交易市场,城隍庙前的城隍庙巷改名为市场前街。它东起古槐街,南至建设路,呈“L”形。这条街长567米、宽19米;1957年铺设沥青路面,宽为11.6米;1966年,取“人民当家做主”之意,改名为人民路并沿用至今。

人民路的历史与许昌城隍庙密不可分。1948年9月11日,豫皖苏第五专署决定恢复建立许昌市政府,并通报了许昌市和许昌县的干部名单。许昌市委和市政府合并办公,市政府机关设在城隍庙内,市委机关设在城隍庙以西的榆柳街上。

“市政府就设在城隍庙内,虽然破旧,但也雄伟,一连三殿,两列廊坊。”时隔多年,年过九旬的许昌文化界名人李彬凯,回忆起当年在城隍庙办公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据李彬凯回忆,1949年,许昌市政府正在筹建中,只有民(政)、财(粮)、建(设)、教(育)、司(法)五个科室,人员不足50名,但是工作千头万绪。

如扶持商户营业、组织工人开工、恢复学校招生、清理敌伪物资、查访医务人员、建立医疗机构,以及清理垃圾……那个时候,许昌的市容市貌有点儿差,群众中流传着“一条大街路不平,八家烟厂七家停,三部汽车烧柴炭,城内处处是臭坑”的说法。

1949年5月,相关部门向上级申报筹建许昌市政府时,把城市的范围扩大到城北丁庄乡,市区人口增加到5.3万。不久后,申报获批。其实,在这之前,由于人口不足5万,向上级申报筹建许昌市政府的第一次申请没有获得批准。

城隍庙大殿曾举行了党组织公开大会

李彬凯在自己所著的《风雨春秋》中这样写道:“中殿的西山有一偏房,三间灰瓦房,两头跨套间。我们白天在中间办公,夜晚就下榻在耳房。尽管如此,对于我这个刚出校门就登上政府机关殿堂的农村子弟来说,既感到惊奇,又觉得神圣。”

许昌解放后,他们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是没收敌伪和外国机构的财产。当时,市区有意大利人办的眼科医院和美国人办的医院(今市中心医院前身)。在意大利眼科医院,李彬凯拿着政府文件,向两个意大利人宣布了没收财产的说明,并让他们在表格上签名。

随后,他们将市区20多个小诊所的医生集中起来,在南大街南悟真北面成立卫生院,这就是许昌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1950年,20岁的李彬凯在许昌市政府财政科任行政科员,具体负责敌伪物资清理、接收外籍医院、取缔妓院等工作。

“清理敌伪物资的仓库设立在城隍庙后殿。有家具、枪支弹药、绸缎布匹,还有文房四宝和自行车,乱七八糟地堆了一屋。”李彬凯采取先清理分类,再逐件造册,然后按照顺序陈列的方法,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敌伪物资整理好。

1951年1月1日,许昌市直机关的全体同志,在城隍庙大殿举行了党组织公开大会。1986年,许昌进行区划调整,原来的许昌市委大楼给了魏都区人大、政协,原来的许昌市政府办公楼给了魏都区委、区政府。

1986年2月到4月,许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历时两个月。1986年5月30日,中共许昌地委、行署接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许昌地委、行署停止办公的批复》。1986年6月1日,新许昌市委、市政府正式开始办公,许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1986年许昌市变成魏都区,魏都区委、区政府一直在人民路办公,直至2008年区政府办公楼塌陷成为危房。2013年,区委、区政府迁至天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