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许昌时期,抗战英烈吕公良、杨尚武和彭国政在大坑李一带,先后与日军或国民党部队发生激烈战斗,后来都以身殉职。参加过解放许昌战争的大坑李社区居民宋西章,给许昌县第一任县长裴昌世当过警卫员。
生长在市区学院路的一棵古桧柏,曾见证了许昌保卫战。
一棵古桧柏见证了许昌保卫战
如今,在市区学院路与天宝路交会处以北的路中间,有一棵被砖圈起来的古桧柏。
这棵生长了150年的古桧柏枝繁叶茂,高约8米,树干直径约40厘米,树皮呈深灰色。树牌上显示,这棵古桧柏的保护级别为二级古树。
1944年的许昌保卫战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新编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和他带领的部队,谱写出悲壮、英勇的抗日篇章。
大坑李社区居民甄春贤说,1944年4月18日,日军发动河南会战。在许昌保卫战中,新编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率领3000多名守军,誓死与许昌城共存亡。战斗中,团长杨尚武护送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从城东突围至大坑李村时,进入了守在许昌城东北方向的日军二十七师团的包围圈。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枪声、炮声响成一片。
突围时,杨尚武受重伤倒地,血流不止。战友见状,急忙前去搀扶。杨尚武却说:“你们不要管我,赶快突围。”话刚说完,他就昏了过去。后因重伤不治,杨尚武以身殉国,年仅38岁。
前几年,许昌市烈士陵园修建了新编二十九师官兵合葬墓碑,他们英勇事迹被许昌人铭记。
前些年,因天宝路、学院路、许昌学院新校区建设,大坑李村的土地陆续被征用。如今,只有这棵古桧柏被完好地保留下来。
革命烈士彭国政曾在这里战斗
彭国政,原许昌县半截河乡三里桥李庄人,字润民。1917年,年仅16岁的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在许昌城外加入了冯玉祥将军的部队。
1933年5月,彭国政被冯玉祥任命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师师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抗日作战。
许昌沦陷后,面对日军的侵略,具有反抗精神的许昌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抗日自卫团、游击队等,同日军进行武装斗争,涌现出彭国政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解放战争时,彭国政的部队于1947年4月被打散。随后,彭国政回到许昌,被豫苏皖五地委任命为许昌县县长兼任独立团团长。同年11月29日,彭国政率领部队在横跨鄢陵、扶沟县境内的道清寺与国民党乡公所警务员40余人相遇,发生激烈战斗。不料,国民党军马鸿逵骑兵师500余人从两侧突袭,彭国政三面受敌,于是率50多名战士退至扶沟县的道清寺。敌军用迫击炮、榴弹炮轰击,彭国政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彭国政壮烈牺牲,时年45岁。新中国成立后,彭国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在扶沟县的道清寺中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彭国政的英勇事迹。
彭国政在许昌生活期间,留下了38篇《历行日记》。这些日记是他的生活写照,表达了他爱国爱民之情。农忙时节,彭国政还带领警卫营的战士深入农田,帮助群众插秧,与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军民关系。
采访中,大坑李社区的不少老人都知道彭国政烈士的英勇事迹。“彭国政是原许昌县李庄人,我们村有不少人曾在他手下当过兵,跟随他打过仗。”甄春贤说,彭国政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老一辈人都说他心地善良,是个大好人。
解放许昌城,宋西章从西门打进城内
采访中,不少老人提到,大坑李社区宋庄村有一个名为宋西章的人,曾给许昌县第一任县长裴昌世当过警卫员。
“宋西章今年90岁,如今和女儿在城里生活。”大坑李社区居民高国安说。
2021年3月23日,记者在市区塔东路的金祥小区,见到了宋西章和他的女儿。
采访中,宋红梅拿出宋西章的《退役军人优抚证》。宋西章刚参军时,曾给时任许昌县四区中队政委的裴昌世当过警卫员,其所在的部队在许昌一带剿匪除霸,活捉过恶霸姚玉秀的打手姚玉章。
后来,该部队参加了解放许昌战役和淮海战役。
宋西章说,在参加淮海战役时,他和战友们往许昌运送过伤病员。
在部队南下时,因为宋西章是家里的三代单传,所以部队领导决定让他退伍回家。
记者看到,在宋西章的左腿上,还有当年被炸弹炸伤后留下的疤痕。
后来,宋西章被安排在原许昌县百货公司上班。1957年,他被调到开封河南引黄工程黑岗口指挥部工作。1962年,为积极响应城里人返乡运动,宋西章带着7个孩子回到许昌老家,在大坑李村当了生产队长。
某一年,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裴昌世来到许昌,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战友宋西章。
2020年,宋西章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解放许昌时,大坑李的村民为解放军送粮送药、救治伤员,为许昌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大坑李村改成社区,居民也住上了高楼。但大坑李所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仍会一代代传承。”大坑李社区党支部书记臧永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