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汉杰 通讯员 王东方) 米粒耳机、针孔摄像头眼镜、接收设备……这些在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高科技装备,竟成了驾考作弊的“神器”。近日,市公安局从群众举报线索入手,成功打掉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组织驾驶员考试作弊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有力地震慑了组织考试作弊违法犯罪行为,净化了驾驶员考试环境。
驾考作弊被举报
幕后团伙浮出水面
2020年10月,有群众向我市公安机关举报,称有人在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驾驶人管理大队考试中心(以下简称驾考中心)进行科目一和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知识考试时,使用高科技装备作弊。
驾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接到举报后,我市公安机关迅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
虽然此案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难度大,但是专案组民警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辗转3000多公里,对多地的疑似作弊考生进行了实地走访,成功获取证言。
至此,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撒开。经过近两个月的缜密侦查和分析研判,一个组织驾驶员考试作弊的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闻警而动抓现行
循线追击破案件
2020年12月23日,案件侦办取得新进展。当日,建安区公安局五女店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知识考试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专案组民警经过研判认为,这些案件系同一伙人所为。他们立即行动,在驾考中心附近一家商店里,当场抓获组织考试作弊犯罪嫌疑人兰某和作弊考生黄某,查获发射设备1台、眼镜5副、对讲机4部、显示屏1台、装有针孔摄像头的外套11套及耳机等作弊器材。
为尽快查清案件,专案组民警连夜对兰某和黄某进行讯问,并循线追击,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沙某、富某等6人。
作案装备齐全
牟利数额巨大
经查,自2018年以来,沙某、兰某夫妻二人在网上购买发射设备、眼镜、对讲机、针孔摄像头、耳机等,以驾考中心附近的一家网吧为掩护,招揽参加科目一和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知识考试的考生,以利用上述设备传递答案的方式作弊,牟利20万余元。
目前,该案已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薄薄的驾驶证维系着厚重的生命。依靠作弊取得驾驶证,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广大驾驶人一定要依法考取驾驶证,及时换领驾驶证,切莫心存侥幸。
■ 相关链接
驾考作弊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八十八条规定:“申请人在考试过程中有贿赂、舞弊行为的,取消考试资格,已经通过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无效;申请人1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