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许昌往事

南村旧事(二)

葛氏家族,凭啥受到皇帝嘉奖?

□ 记者 张铮 文/图

矗立在葛家墓地的皇封御碑。

葛虎变家接到的圣旨。

←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

核心提示

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葛鸣菴被皇帝诰封四品宣武都尉;1872年10月9日,清廷连颁三件诰命,对葛虎变家人进行赐封……葛氏家族凭啥多次受到皇帝嘉奖?他们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5月1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葛青天”与皇封御碑

最尊贵的古碑有两类,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亲自撰写,俗称御碑。御碑由于等级和地位至高无上,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护。

5月14日,记者再次来到建安区苏桥镇南村社区。在葛和生的引导下,记者走进草木旺盛的葛氏墓地,墓地西头两通高高耸立的石碑格外醒目。

“这两通石碑就是皇封御碑,一通是皇帝对葛鸣菴的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的封典,一通是皇帝诰封葛鸣菴为四品宣武都尉。”葛和生说,这两通石碑高3米有余,是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御赐,也叫皇封御碑。御碑设计精美,碑头为双龙造型,中间刻有“封而诰命”字样,代表被封的官职与级别。左边石碑所刻字迹历经岁月沧桑,已经模糊不清;右边石碑刻有“皇清诰封宣武都尉葛公神道”字样。

“右边这通御碑是皇帝为葛鸣菴的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加封,以表彰其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葛和生说,葛鸣菴为葛氏七世孙,曾任江西袁州、湖广、荆州右卫守备、广东四会城都司,诰封四品宣武都尉。他为官清正廉洁、关注民生,在湖北荆州做官时,刚到任就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为民解忧。

微服私访中,葛鸣菴发现当地人死后因交不起埋葬税,只能把尸体丢在田间地头。为此,他下令废除埋人税,并变卖自己家中部分田产,为百姓抵制税款,被当地百姓誉为“葛青天”。

为表彰“葛青天”的政绩,清嘉庆皇帝对他及其家人进行封典。目前,矗立在南村社区的两通皇封御碑保存完好,在河南省内极为罕见。

三道圣旨“光耀门庭”

葛氏家族还有一人在一天内收到3道皇帝嘉奖的圣旨,这个人就是丁卯科武举葛虎变。他因平叛西藏时英勇善战,享誉朝野。

翻开厚厚的《葛氏家谱》,当“虎变”的名字跳入记者眼帘时,其内容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葛虎变,字子文,号啸山,丁卯科武举,前任兵部差官,后入抚标尽先即补都司。

“抚标是指明清时巡抚直辖的军队,都司是指挥使司的简称。也就是说,葛虎变是当时兵部的一名官员。”葛和生说。

关于葛虎变的故事,葛和生向记者讲述了一段这样的传奇。清末,朝廷下诏平定西藏叛乱,葛虎变为兵部先行官。当他们行军至西藏时,很多士兵因长途跋涉先后患了疾病。葛虎变就地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寻找战机。

一天,葛虎变带队巡逻,与叛军遭遇,因敌众我寡,险被擒。危急关头,一名村姑拔起碗口粗的大树当作武器前来助战。此女武功超群,一番厮杀后,击退敌兵,救出葛虎变。

葛虎变因此感恩不尽,将该女带回大营,请求元帅嘉奖。此后,该女子不仅介绍藏药为士兵治病,而且与葛虎变并肩作战,一举平息了西藏叛乱。

“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反映了葛虎变为人正直、作战英勇。”葛和生说,1872年10月9日,对于葛虎变的家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清廷赐给其兄嫂的诰命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兵部差官葛虎变之兄嫂葛瀛洲夫妇,尽兄长职责,训弟经传诗礼,忠于朝廷,特赐其兄为“昭武都尉”,赐其嫂为“恭人”。另外两件诰命则披露,其祖父葛禄全被赐封为“武德骑尉”,其妻为“宜人”;其父葛树赐封为“昭武都尉”,其妻为“恭人”。

武德骑尉、昭武都尉都是清代的官称,前者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的一种定制,正五品武官授武德骑尉之官阶,后者是清代武散官名,正四品,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

诰命、敕命作为封赠文书,从宋到清沿袭了950多年。这种封赠形式之所以受到中国最高封建统治者重视和青睐,是因为其当时有着特殊的政治功能。通过这种封赠形式,最高统治者可以有效地笼络和稳定官僚阶层,巩固和扩大他们的统治地位和社会基础。

管理河运有功受嘉奖

“除了葛鸣菴、葛虎变受到皇帝的嘉奖外,葛兆堂也因为官清正,管理河运有功受到嘉奖,被授予候补直隶州官衔。”葛和生说,葛兆堂少年时期酷爱读书,怀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他20岁时为原贡生员,因学行俱优,选派为鹿邑县的训导官。到任时,恰遇捻军侵扰河南,他殚精竭虑,守土御敌。十年如一日,使鹿邑完好无损。因守城有功,被授予江苏淳县知县。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葛兆堂总是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他奉令署理奉贤县事务,因关注民间疫苦,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他署理丹阳县事务,改变了该县征收税费和摊派徭役在全省落后的局面,被委任为吴县知县。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秋,他再赴吴县任知县。

葛兆堂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使他在从政期间管理河运成绩卓著,被授予候补直隶州官衔,后又加授道台官衔。葛兆堂的这些政绩充分显示了他的行政能力,受到市民赞誉。

皇封御碑、圣旨……一件件保留至今的实物,让小小的南村社区大放异彩。其实,葛氏后人能多次得到皇帝嘉奖,与他们熟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在得民心”的道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