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炎
核心提示
盛传许昌有曹操的藏兵洞由来已久,且古籍中也有记载,但因缺乏佐证,这一传说至今仍谜团重重。藏兵洞,指古代的一种军事设施,类似近代的地堡暗道,可埋伏奇兵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多建于古代城市或者关隘。曹操借此用兵可谓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打了不少胜仗,从而奠定了问鼎中原的基础。如今,为讲好曹魏故事,进一步提升许昌的文化品位,让我们走进曹丞相府景区的藏兵洞,去感受、领略曹操用兵的足智多谋。
5月8日,在曹丞相府景区讲解员罗炎的带领下,记者穿过一片藤蔓植物,藏兵洞的入口逐渐展现在记者的眼前。藏兵洞洞口两侧贴有“道行千里远,洞藏百万兵”的对联,似乎也印证了许昌民间流传的“曹操的兵数不清”的说法。穿过昏暗的甬道,记者略感丝丝凉意。也正是罗炎的讲解,让记者身临其境,犹如穿越历史的长河,梦回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藏兵洞由来】
平原作战无险可依
凿道洞以藏、转大军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于许。许都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曹操赖以同吴、蜀抗衡的军事战略基地。曹操据此25年,奉天子以令不臣,兴屯田以蓄军资,揽人才以图霸业。平原作战,无险可依,凿道洞以藏、转大军,良策奇谋,彰显了曹操的非凡智慧。
同年二月,曹操取颍川、占许下,纳荀彧、郭嘉“地下用兵”之策,在许都修筑地下藏兵、转军工程。首凿许都至许田、颍阴至颍阳、论城至繁阳转兵洞(道),使许都、颍阴、颍阳、论城、繁阳、许田六城,畅通连环、互为犄角,成为曹魏独有的“地下长城、军事屏障”,发挥了曹魏藏兵、转兵、疑兵、监兵的独特作用,取得了政治、军事以至汉禅魏立的重大胜利!
罗炎的讲解可谓言简意赅,记者也大致了解了曹操藏兵洞的由来及作用。在探索藏兵洞时,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有观察整个洞穴情况的“翻眼”,而且有大臣商议军情的军情室、储存武器的军械库,更有生火做饭的灶井室,可谓一应俱全。
藏兵洞内忽明忽暗。突然,记者看到左边的一个甬道冒出4个身穿盔甲、手持弓箭的士兵,怒目圆睁地喊着“放箭!放箭”。只听咔嚓一声,地面的步砖瞬间断裂,步砖下一根根锋利的木桩仿佛要刺穿人的胸膛。幸好有一层厚玻璃支撑,记者才没落入这个“翻板”陷阱。记者大步迈过,又听见一声巨响,只见一个巨大的圆磙石扑面而来。在就要砸到记者脚面时,圆磙石慢慢停下,随即恢复原样。
罗炎向记者讲解,曹丞相府景区修复的藏兵洞是颍阴相府至许都部分洞(道)——颍阴城北门至丞相府之机关通道,约高两米、宽一米,复原了军情室、军械库、灶井室、翻板陷阱、磙石机关、突防暗箭机关等,还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当年的藏兵、转兵情况进行了演示,生动地再现了1800多年前曹操的地下用兵奇观。
【藏兵洞作用】
藏兵洞的隐身说、转军说、藏兵说
从罗炎的讲解中,我们不难发现,曹操的藏兵洞不仅具有藏、转大军的作用,而且攻守兼备。总体归纳起来,曹操藏兵洞的作用主要有3种,即隐身说、转军说、藏兵说。
一、隐身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为避“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嫌,把汉献帝安排在许都宫内,自己住在颍阴城。为掌握皇帝动向,他开挖暗道直达皇宫。
许田围猎后,汉献帝看到曹操有篡位野心,便密诏国丈董承欲诛杀曹操。不料,董承在宫门碰到由暗道而出的曹兵被搜出密诏,这场政变遂被粉碎。
二、转军说。曹操在下邳将关羽俘虏到许都后,爱其才能,盛情款待,以图关羽归顺,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意欲用武力慑服关羽,便邀关羽到阅兵台检阅他的80万大军。
关羽明知驻许曹军只有几万人,心中不免生疑,就让亲兵将红绫系于一马尾上。过了一会儿,这匹马又出现在阅兵台前。关羽暗中察访,方知是曹兵由地道辗转来回。
三、藏兵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可谓春风得意,但有一条不称心:许昌境内均是平原,军队行踪容易暴露。曹操每想起此事,心中总是不安。一日,谋士郭嘉说出了“地下用兵”四个字。曹操纳之,选几万名亲兵秘密开挖地道。
不到半年时间,一条“长约23公里的藏兵洞”就挖成了。这个藏兵洞的入口在颍川郡的颍阴城(现魏都区境内),出口在许都毓秀台下。
【畅谈藏兵洞】
年代久远,无所稽考
只能见仁见智
那么,许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下是否有曹操的藏兵洞呢?5月9日,记者与许昌市古迹遗址研究会会长黄杰取得联系,黄杰向记者讲述了他对曹操藏兵洞的看法。
“我认为许昌地下确实有曹操的藏兵洞。曹丞相府景区修建的藏兵洞,虽然不是曹操藏兵洞的遗址,但再现了曹操‘地下用兵’的奇观。”黄杰说,其实,跨越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分析出许昌是否有曹操的藏兵洞。
随着攀谈的不断深入,黄杰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曹操用兵等方面,分析了许昌是否有曹操的藏兵洞。
“人们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其实,这句话非常矛盾。”黄杰分析说,“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确实是古代最佳的统一中心,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可想而知,当各路诸侯都在你家门口逐鹿,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你的兵力调动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敌人很轻易就摸清了你的虚实,你能安心睡吗?因此,古来多有从‘四境起兵’,最后囊括中原一统江山,却少有直接从中原崛起雄霸一方的。”
曹操却是空前绝后,崛起之时便不走寻常路,从游民、盗贼等中征收兵力,先破黑山军收10万余众,后破黄巾军收30万兵力,组建“青州军”,霸业初定。随后,他抢在袁绍之前迎汉献帝到许昌,从而得到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土地有了,但兵力不足。因此,曹操兴屯田以蓄军资,揽人才以图霸业。也就是这时,他听取了荀彧、郭嘉的建议,在许昌修建了藏兵洞。”黄杰说,曹操曾多次运用藏兵洞布下疑兵,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官渡之战前。
为防止袁绍偷袭许都,曹操密令守城的荀彧布下疑兵:让传令兵依次按照红、黄、蓝、绿、黑各色令旗,一拨又一拨地操练步兵、骑兵、车兵,造成守城兵力强大的假象。
实际上,曹操的人马已全部发往前线,而守城的士兵不过四五百人。他们通过藏兵洞来回扮演各色兵种迷惑袁绍。虽然此举有些狡猾,但在各方势力都比自己强悍的时候,只有出奇招儿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建安区桂村乡于寨村发现的古洞有可能是曹操藏兵洞的遗址。”黄杰说,于寨村是东汉末年曹操名将于禁屯兵的地方,这增加了该洞是曹操藏兵洞的可信度。不过,于寨古洞因为是全土结构,没有用汉砖垒砌,所以至今未能断定是何时所修。
“虽然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许昌曹操藏兵洞的记载,但因缺乏佐证,谁也不能确定许昌是否有曹操藏兵洞。”黄杰说,作为曹魏文化的学习者、发掘者、研究者,他只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至于这个看法能否被大家认可,那只能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