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透过文物看许昌

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 镌刻千年前的往事

□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镶嵌在许昌博物馆墙壁上的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

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局部。

在许昌博物馆二楼西侧汉代画像石展区,一面墙上镶嵌着大小不一的10多块画像石,从其雕刻细腻的图案上看,让人仿佛“穿越”到汉代。其中,有一块2米多长的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格外引人注目。这块出土于禹州市的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反映了汉代人的哪些生活场景?它又与汉魏故都有着怎样的联系?6月20日,记者来到许昌博物馆一探究竟。

1一幅雕刻精美的狩猎图

在许昌博物馆,正好遇见讲解员杨馥睿正在给几位参观者讲解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主要用于两汉时期的墓室、祠堂、石阙等建筑的装饰,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杨馥睿指着镶嵌在墙体内的一块块画像石说,“这一块长2米多的墓室门楣,叫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其精美的雕刻,反映了当时权贵们的生活。”

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介绍,这块早年出土于禹州市的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长262厘米、宽46厘米、厚24厘米,在中原地区非常少见。

那么,这块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上刻的都有啥呢?陈文利说,画像石左侧圆形内刻有日轮,内有金乌;右侧圆形内刻有月轮,内有蟾蜍;中间为狩猎图。狩猎图中有一猎人,束高髻,着襦,双手荷毕(网)奔跑着与一犬围一兔,左侧二只犬围追堵截一兔。兔子惊慌失措,拼命逃窜,其中一只兔边跑边回首张望猎人,躯体弯曲呈弧形,表现出快速飞奔过程中急转弯那一刹那的姿势。整个画面粗中有细,极具艺术价值。

许昌博物馆的火丽娜在一篇《别具一格的玉兔蟾蜍狩猎画像石》中写道:“许昌博物馆的这块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是一块墓室门楣画像石,左侧的方框中有一只飞行的金乌,是太阳的象征。成语‘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说的就是夸父追的金乌。而右侧画面中有一只目视远方的蟾蜍和玉兔。传说蟾蜍是月亮里的黑影。画像构图中以日月同时出现,为日月同辉或日月相望之意,表现出日月更替,昼夜复始的自然现象。画像中间部分,还有一棵常青树,又叫不死树,是画像石上运用较多的装饰,寓意主人长生不老。常青树右侧有一男子,手持长柄、绳结大网,紧追前方的野兔,一只猎犬飞奔着进行拦截。常青树左侧是一只猎犬在紧追一只拼命逃窜的野兔,而另一只犬已经在野兔的前方等候。”

2再现了古代权贵的生活

河南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较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就像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形象地展现了汉代的生活。

“在汉代,狩猎是权贵们喜爱的一项活动。”陈文利笑着说。

狩猎又称田猎、羽猎、校猎等,据《谷梁传·桓公四年》记载:“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由此可见,古人狩猎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祭祀用,其次是庖厨宴宾。

到了汉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狩猎已经具有娱乐的用途。目前,国内发掘的汉画像石狩猎图,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陕西等地。

汉代,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狩猎这种特殊娱乐活动,成为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许昌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当时的狩猎之风非常盛行,方式多种多样。

汉画像石中丰富多彩的狩猎图,是汉代艺术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真实再现,表现出了狩猎者分工合作、共享猎物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收藏于许昌博物馆的这块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工匠们把猎犬所具备的机智灵活、极强的捕捉能力以及人的真实动作,通过巧妙的构图,夸张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不失为一幅佳作。

3汉画像石,充分展现历史魅力

“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在汉代,人们朴素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如果说空间是无尽止的,那么时间就是永恒变化着的。人的一生,就好比时空中的一瞬,而汉画像石则具有永恒的生命,所以,他们就把自己认为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或瞬间,让工匠用图像的形式定格下来,或希望灵魂得以延续,或想留给我们这些后人以观之。

镶嵌在墙体的这块玉兔蟾蜍荷毕狩猎画像石,是东汉末年的一件佳作。

不少许昌人知道,东汉末年,许昌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作为东汉末年的都城,其繁荣的景象从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可以看出。

陈文利说,从我市出土的汉画像石来看,大多表现的是权贵生活、狩猎的场景,而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内容则很少。

由玉兔蟾蜍狩猎画像石让人想到发生在曹魏时期“许田打围”的历史。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的一次狩猎行为,震惊了天下。后来,这场狩猎被称为许田打围。

许田打围,是曹操和汉献帝一起进行的。在古代,天子往往会在四时(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进行田猎,一是进行军事训练,一是检阅军队。在这场狩猎中,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并马而行,只差一马头。这种极为僭越的行为,非一般人臣所敢为。

狩猎之中,“忽然荆棘中跑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曹操代天子接受群臣的“万岁”高呼,其野心暴露无遗。这也激起了很多人的怒气。站在刘备身后的关云长当时看了大怒,扬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被刘备制止。

对于许田打围,1923年的《许昌县志》,也有相关的记载:“(许田)西有射鹿台,为汉献帝东狩猎射鹿之所。”这场著名的狩猎,如今尚有遗迹可见。出许昌东北25公里,到达建安区陈曹乡许田村,这里就是曹操许田打围的所在,至今还留存着射鹿台遗址。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去到1800多年前的狩猎现场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