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食安许昌

拒绝掺假、造假,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食安讲座走入许昌科普讲堂

本报讯 (记者 张炜华 通讯员 陈贯宇) 6月18日,在以“淀粉制品与蜂蜜掺杂掺假辨别与检测”为主题的许昌科普讲座上,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食品安全首席科普专家、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院长王德国指出:“食品的掺假、造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食品掺杂、掺假的水平和手段越来越高。”

此次讲座上,王德国不仅介绍了食品安全现状与国家政策,提高大家对食品相关法律的了解,而且以淀粉制品和蜂蜜掺假、造假为案例,讲述了食品掺假、造假的方法,讲述了科研人员在检测食品真伪中付出的努力,介绍了检测食品真伪的新方法。

王德国指出,食品的掺假、造假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甄别真假对技术的要求远高于检测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然而,我国食品真实性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有很多科研人员在为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努力着。

此次科普讲座由市政府食安办、市科协主办,是我市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众多活动的其中一项。

在我市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我市举办了“云上”食品安全美食节,举行了“摒弃浪费,守护安全”食品安全与反浪费倡议承诺签名、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进行了“身边的榜样”食品安全守望者系列报道,召开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宣贯推广会,举办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动图片展,法律咨询及优秀食品企业线上线下巡展活动,快速检测进社区,实验室开放日,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企业,举办了首届校园食品安全征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