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地委 文/图) 6月21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随着我市90后小伙儿韩松鹤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许昌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达50例。50例,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向社会传播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1990年出生的韩松鹤是禹州市鸿畅镇新杨楼村人,经营着一家美发店,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018年5月,在一次献血时,韩松鹤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1年3月,韩松鹤在得知他与一名38岁男性白血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时,便义无反顾地决定捐献。
“对方比我大几岁,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忙我一定要帮。”韩松鹤告诉记者,当他的家人得知他的捐献不仅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还能挽救一个家庭,他的爱人、孩子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在孩子的眼中,父亲能够救人,是一名了不起的英雄。
当天,韩松鹤在采集过程中,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其余的红细胞等血液成分被回输入韩松鹤体内。医生时刻关注着韩松鹤的身体情况和采集数据,采集过程非常顺利。韩松鹤成了全国第11501、河南省第993、许昌市第50例捐献者。
6月22日,韩松鹤返回许昌时,许昌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崔献勇带领许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前往许昌京港澳高速出站口迎接,并为他送上了鲜花和奖杯,对他的无私大爱表示感谢。
“在采集过程中,我并没有不适感,休息两天我就去上班。”韩松鹤说,采集期间,他从医生那里了解到血液病发病率相当高,但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许多患者没能找到配型相合的志愿者,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近年来,许昌市红十字会始终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进行重点推进,由专人负责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开展,规范捐献流程,促进捐献工作规范化。此外,许昌市红十字会将捐献者列入长期跟踪服务名单,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自2007年,我市实现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开始,到6月21日,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已达50例,感谢他们的付出。”崔献勇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自己的“生命种子”向世界各地传递“许昌温度”。如今,这个爱心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的大爱之举已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许昌的文明建设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