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许昌往事

钟繇社区旧事(二)

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卓越

□ 记者 黄增瑞

电影《钟繇》里钟繇形象。

钟繇造像图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钟繇在书法上的成就巨大,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也很卓越。他所处的时代,先是宦官弄权、黄巾起义,再是群雄割据,连年征战。作为关中诸军的统帅,钟繇曾指挥过两次大战役,对曹魏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钟繇“协助”曹操迎汉献帝到许

在许昌的历史介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相关记述。殊不知,该历史渊源与钟繇也有一定的关系。

读过《三国志》或看过电影《钟繇》的人都知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董卓死后,黄门侍郎钟繇帮助汉献帝逃出长安,为曹操迎汉献帝于许立下大功。

采访中,对长葛历史有一定研究的李学谦对记者说,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诛杀董卓后,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等攻陷长安,汉献帝被挟持。一时间,朝廷与函谷关、潼关以东的各州郡断了往来。兖州牧曹操派人上书,欲同汉献帝取得联系。

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诸侯打算自立天子。如今,曹操虽然派来使者,但并非真心实意,于是他们打算扣留曹操派来的使者。

当时,任黄门侍郎的钟繇并不这样认为。他对李傕、郭汜讲:如今,各地英雄四起,他们假借皇帝的命令独断专行,唯有曹操尊重朝廷、心怀汉室。如果拒绝了他的好意,恐怕难服众望,也不利于时局的发展。因此,李傕和郭汜厚待来使,曹操才与朝廷取得了联系。

不久,汉献帝再次蒙难被人劫持。钟繇和尚书郎韩斌乘机把汉献帝救出长安,历尽磨难,逃至洛阳。此时,汉献帝想到了曹操,便诏令他前来救驾。曹操把献帝迎到许都,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上所述,钟繇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大业,奠定了政治基础。

曹操之前听荀彧夸赞钟繇,后来知道了他曾劝说李傕、郭汜,心中对他非常佩服。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后,论功行赏。钟繇有“联曹”和“护驾”两大功劳,晋升为御史中丞,后来被封为东武庭亭侯,握有重权。

关中统帅钟繇曾指挥过两次战役

“除了政治上的才能外,钟繇也是能文能武之人。”李学谦说,钟繇初为长安郡守。马超反叛时,引军攻打长安,钟繇率军防卫。城破,钟繇从东门弃城而走,退守潼关。后奉汉献帝旨意草拟诏令,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以钟繇为相国。魏明帝在位时,钟繇任太傅。

作为国家栋梁,钟繇用自己的才能辅佐皇帝,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荀彧等谋士不同的是,钟繇在为朝廷出谋划策的同时还能够带兵打仗。当初,他带领军队镇守关中地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学谦说,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匈奴单于在并州刺史高干的纵容下,兴兵内侵平阳(今临汾)。钟繇率领关中诸军迎敌,在平阳包围了单于的部队。单于死守城池,平阳一时难以攻克。就在两军对垒之时,袁绍的儿子袁尚趁机派部将郭援攻打钟繇的后方。此时,钟繇并未慌乱手脚,他一边安定军心,一边谋划迎敌之策。他派参议军事张既向在凉州割据的马腾陈述利害,争取马腾的支援。张既不辱使命,说服马腾派其子马超率领精兵万余,前来支援钟繇。

郭援率军到达平阳后,没有做周密部署即渡汾水。钟繇早在附近埋伏,当郭援渡河一半时,他突然发起猛攻,郭援猝不及防,被钟繇的战将斩于马下。

随即,钟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平阳,迫使匈奴单于递来降书。

平阳一战的胜利既使河东得到巩固,又使关中更加安定,同时还配合了曹操在河北对袁绍的军事行动。

钟繇指挥的另一次战役发生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是曹操平定河北,袁氏全军崩溃之后。此时,北方的威胁已经消除,但并州高干的残余势力如张晟、弘农、卫固、范先等仍在作乱。他们相互配合,同荆州的刘表相互呼应,对曹操所代表的“汉室”构成巨大威胁。

对此,曹操派夏侯惇协助钟繇平息叛乱。钟繇在战场上采取迂回穿插战术,派兵绕到敌人身后,首先歼灭张琰与弘农,接着迅速击败张晟,从而平定了河东。

此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钟繇为曹操送来了2000匹战马,极大的缓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使曹操的骑兵部队迅速增强。除了战马,钟繇还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

钟繇戎马倥偬数十载,为曹魏镇守一方,作出了巨大贡献。

钟繇曾辅佐了曹氏三代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代汉,为魏文帝。钟繇官居掌管刑狱的“九卿”之一——大理,旋又晋升为相国。

曹丕当太子的时候,十分欣赏钟繇的才华,曾赏赐他一个“五熟釜”,表示他是文武百官的楷模。

曹丕继位后,钟繇受到重用,迁任太尉,位至三公,在朝廷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在曹丕统治时期,尽管钟繇的地位相较于曹操时期更加高贵,但他丝毫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更加兢兢业业地辅佐在皇帝身边。

钟繇一生辅佐过曹氏三代,为曹氏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226年,魏明帝继承皇位后,钟繇再次得到升迁,最终担任太傅一职,封定陵侯。

那时候,他已经年老,腿上患有旧病,下跪时非常不方便。有鉴于此,魏明帝甚至特许钟繇在参加朝会的时候,坐着马车由专门的侍卫送入宫中就座。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钟繇去世,终年80岁。魏明帝曹睿穿素服亲临吊唁,送葬者满朝百官,可谓哀荣备至,彰显其一生建树。

“集长社千年之钟灵,增葛邑万代之光彩。”如今,长葛把钟繇作为千古长葛第一人,是当地的骄傲与自豪。钟氏家族是解放前的《长葛县志》中记载最多的家族。钟繇的祖父钟皓、儿子钟会、曾孙女钟琰分别因他们的功勋、德望、贤雅被记载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