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透过文物看许昌

身为许昌人,你知道许昌因何得名吗? 许昌博物馆一楼“许之由来”展厅里,陈列着一面许由巢父故事铜镜,这面精美的铜镜“述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许由,与许昌有着深厚的渊源。

一面铜镜 彰显许由淡泊名利的精神

□ 记者 毛迎

许由巢父故事铜镜。 图片由许昌博物馆提供

许由。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许昌为什么姓“许”?

许昌,钟灵毓秀,名人辈出,自古就有“汝颍固多奇士”的美誉。许昌之所以姓“许”,就与一位上古高士有关。

许昌为什么姓“许”,在许昌博物馆一楼“许之由来”展厅里,记者找到了答案:“许地,因上古高士许由在此牧耕而命名。许由率部族……至现在许昌、鄢陵一带牧耕,这一区域,遂称之为许地。西周初年,周王朝在许地封国,称为许国。秦汉时,以原许国地置县,始称许县。汉末以来,成为许都、许昌县、许州等都城或郡县、州府治所。”

原来许昌之“许”,源自一个叫许由的人。许由让这个地方得名“许”,数千年来,这里从许地到许国,再到许县、许昌、许州,起落沉浮,沧海桑田,但“许”字一以贯之,是终生印记,是永恒旗帜。

许由是何许人?他的姓氏,为何能成为千年不易的地名?

许由是上古时期的高士,尧帝时的一位贤士。他“斜膳不食,斜席不坐”,部落强大,贤名远播,淡泊名利。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后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之后他率领部落沿颍水而下,隐居在许昌这块土地上,架木结草为庐,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遂成了这一地域的主人,从而点燃起这里的农耕文明之火。

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地文明的播种人,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是天下许姓的始祖。

“这面许由巢父故事铜镜是金代的,之所以叫‘故事镜’,是因为铜镜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充满了故事性。”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

金代许由巢父故事铜镜直径11.2厘米,缘厚0.2厘米,外形呈圆形,球形纽,镜缘有一裂纹。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十分精美,采用高浮雕技法,立体感强。铜镜上部峰峦叠嶂,祥云环绕,茅屋隐现,树木葱茏。最下方是奔腾不息的河流,河左侧上游的人身穿长袍,面朝向右方,屈蹲于水岸边,左手自然扶膝,右手做舀水洗耳的动作。右侧有一站立的人,面向舀水洗耳之人,似在交谈,又有牵牛离去之意。人物、流水、树木、茅屋、山峦、祥云,犹如一幅优美的古代写意人物山水画。铜镜上无铭文,铜镜的主题图案为许由和巢父的故事。

据《好士传》载:“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

“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许由,不受逃去,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招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根据这些历史记载,结合铜镜之画面,可推知左侧洗耳者为许由,右侧牵犊者为巢父,山峦树木象征着隐士隐居的深山老林。

许昌博物馆社交部副主任火丽娜曾对这面铜镜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她在相关文献中指出,许由是尧帝时代的一位高士贤人,隐居在箕山里。尧晚年时想把统治天下的权力让给有贤德的人——许由,许由不受。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此时巢父牵犊欲饮水,见由洗耳,问其故。许由就把尧让天下的事告诉了巢父,由此引发许由和巢父两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这段经典对白从口口相传到文献记载,后被技艺高超的制镜师傅以铜镜纹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得以流传下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长沙市博物馆、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等均馆藏有类似铜镜,形制、纹饰略有不同,但讲述的都是这段许由与巢父对话的故事。

许由巢父故事铜镜属于人物故事镜的一种。我国古代人物故事镜的发展始于战国,流行于隋唐,盛行于宋,衰落湮灭于明清。截至目前,以许由巢父故事为题材的铜镜的考古资料最早见于1987年长沙市桃花岭中南工大M1晚唐墓,墓中出土的铜镜呈亚方形,镜面铸有两组四字铭文,左侧为“巢父牵牛”,右侧为“许由洗耳”,纽下方是河流。这面晚唐铜镜的出土为后来宋金许由巢父故事镜的命名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铜镜“讲”了什么故事?

许由为何被奉为“隐士鼻祖”?

许由为躲避尧的禅让,带领氏族沿颍水而下,来到了今建安区东、鄢陵县西南一带。他和大家一起架木结草、驱逐野兽,使用笨拙的石器,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荒蛮土地上进行耕种。许由不图名利、吃苦耐劳,带领氏族开垦许地。于是,人们把许由氏族开拓的土地叫作“许田”,活动的地域称为“许地”,牧耕居住的地方尊为“许由村”“许由岗”“许由寨”,还以许由的姓名对禹州的许由台、许由庙进行命名,以他的事迹对鄢陵的洗耳河、魏都区七里店村的许由挂瓢处等地进行命名。

许由的足迹自东向西踏遍现在许昌市辖区的鄢陵县、建安区、魏都区、禹州市、长葛市。至今许昌大地上还留有许田、许田村、许由村、许由寨等遗迹。许由去世后许地人民为感念他、怀念他,在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村西修建了许由冢。

许由牧耕于“许”的古老故事,在民众中世代相传。古时候曾有先贤圣哲有感而发:“追名逐利心烦事,多少英雄有谁知。世事烟云匆匆过,高士许由使人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火丽娜表示,许由的故事被战国的《庄子》《荀子》《韩非子》、汉代的《吕氏春秋》《史记》、晋代的《高士传·许由》、近现代的《中国史稿》等文献记载。特别是到了晋代、晚唐和宋代,他的精神更是慰藉了那些以学而优则仕为奋斗目标但又不愿跻身朝堂的士大夫,他们从许由身上得到慰藉,找到一条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光明之路;为身处战争、流离失所的普通老百姓找到了趋利避祸、努力活着的精神指引。这也是许由巢父故事铜镜在宋代盛行的原因所在。因此,许由被后世尊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