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许昌往事

灵南社区旧事(三)

古老“许昌人”如何惊艳“亮相”?

□ 记者 毛迎 通讯员 刘建益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近景。 记者 谭宜姝 摄

1992年被公布为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灵井“许昌人”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考古发现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古老的“许昌人”是如何揭开神秘面纱的呢?它的发现给灵井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许昌人”头骨化石“填补”进化链

“真没想到,这个坑塘下竟然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7月27日,在灵井“许昌人”遗址旁边,49岁的灵井居民鲁晓巧对记者说,她家离王井很近。年轻时,她经常在坑塘旁洗衣服。

如今,鲁晓巧所说的坑塘已成为震惊中外的灵井“许昌人”遗址,规划建设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公园主体建筑已经完工。

“坑塘周边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从2005年6月开始的。”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曾担任“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的李占扬回忆,2007年12月17日是该考古队考古挖掘的最后一天。当时,正在赶写年度总结的李占扬突然接到9号探方技工曹秀梅的电话。

“我发现了一块圆圆的骨头,很像人类头骨,边缘有骨缝。”曹秀梅的话语有些激动。

“停下来,全部停下来!看好现场,我马上到!”听到曹秀梅的话,李占扬激动地一边嘱咐曹秀梅保护现场,一边跑向9号探方。看到尚未完全挖出的头骨,李占扬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毫无疑问,这是古人类的头骨化石!

在9号探方深5米处发现的“许昌人”1号古人类头骨轰动了全球考古界,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且排名居首。2014年4月,“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又出土了22块人类头骨碎片,包括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和颅底骨等,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说法。“非洲起源说”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是非洲早期人类的后裔;“多地区进化说”认为,中国现代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进化而来的,但该进化体系缺失距今5万年至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许昌人”的发现恰好被断代为距今10万年左右,弥补了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最重要“缺环”,对“非洲起源说”构成了不可回避的冲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认为,“许昌人”很可能是华北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出土大量化石,揭秘古人生活环境

在“许昌人”遗址,考古人员先后出土3万多件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

考古人员对2009年从“许昌人”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灵井鸟雕”进行研究,发现其是东亚地区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此外,研究人员在“许昌人”遗址还发现了其他有关人类艺术发展的证据链。一个小骨片上用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画直线,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画作品。在遗址文化层发现2件钻孔的鸵鸟蛋壳,可能是古人制作的耳坠。

2013年11月,考古人员在“许昌人”遗址10号探方发现一对较完整的原始牛牛角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双权博士研究后认为,“许昌人”将原始牛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已具有现代人的狩猎能力。

2018年,考古专家在“许昌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7件骨质软锤工具,首次证明中国至少在距今11.5万年前就出现了石器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李占扬认为,“许昌人”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遗址,这里甘甜的泉水可能起了关键作用。他说,长期以来,人类占据这处泉水资源,使自身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泉水在人类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灵鸟”造型的展厅,兼具多种功能

为做好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利用工作,许昌市政府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纳入《许昌市2015—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许昌市文广旅局将其列为许昌市“十三五”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2017年6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成立,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随后正式启动。

2021年7月2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以“灵井鸟雕”外形为设计元素的公园主体已经完工,这是“许昌人”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展厅。该展厅占地1080平方米,采用轻型钢架结构,基础设在发掘坑北侧,内部设置发掘展示区、展厅、接待及管理室,兼具保护、展示、管理服务等功能。

该展厅的外形拥有从遗址出土的骨雕刻鸟(专家称之为“灵鸟”)的特征,三片曲线屋顶象征三只“灵鸟”,同时暗示灵井“三泉”(李井、灵井、王井三个泉水井),突出了灵动的特征。该建筑远看低矮消隐,近看则有灵动飞翔之势,具有湖水之上“灵鸟”飞翔的美好意境。

“许昌人”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项目位于“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2018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该项目设计方案。2018年9月完成招标工作。2018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保护利用设施展示厅、看护道路、排水管网、院内绿化等建设内容。下一步,将进行陈展、布展。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会被打造成为一个集遗址保护、展示、研究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考古遗址公园,这里必将会成为许昌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