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视觉许昌

水利文物——提灌站

建安区灵井五一提灌站 签约摄影师 马宁 摄

禹州市朱阁镇提灌站 吕超峰 摄

范坡提灌站 签约摄影师 马宁 摄

禹州市褚河提灌站 签约摄影师 马宁 摄

禹州市范坡镇梅山岗提灌站导水渠 吕超峰 摄

襄城县提首山提灌站 签约摄影师 杜超英 摄

在禹州市范坡镇东南的梅山岗,一座绵延千余米的提灌站耸立在广袤的田野中,在20多米高的提灌站塔楼上,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农业学大寨山水重安排,群英攻难关驱水上梅山。这座修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利设施,虽然饱经风霜,但至今仍巍然屹立,并成为省级水利文物。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贯彻落实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解决农业用水和抗旱问题,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仅1975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就达45.3亿元。

当年,许昌市水利建设以修建提灌站为主。提灌站主要用于从水库、河流或着机井中抽水,通过提灌溉站升高水位,在输送到远处的农田。当年,物资匮乏,生活困难,缺少施工机械。但在许昌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以战天斗地的勇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魄,克服重重困难,在禹州市、建安区、襄城县、长葛市等山岗地区修建了近百座大小提灌站。在那个年代,修如此规模而且高质量的提灌站,称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今,经过半个世纪风霜雪雨的洗礼,许昌辖区保存较完好的提灌站仅有8个,且多数已成为市级以上的水利文物。这些铭刻着时代印记的提灌站,对研究中原地区近代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吕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