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许昌记忆

许昌记忆·老街巷、老胡同系列(14)

清虚街:街旁曾有清虚宫 如今充满“文化味儿”

□ 记者 毛迎 文/图

清虚街

清虚桥

核心提示:清虚街位于西大街和建安大道之间,连接古槐街和文化路。它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也算不上宽阔,但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虚街,因清初街北段西侧建有清虚宫而得名。百余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清虚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清虚街因何得名?

8月26日,初秋的空气带着微微的凉意。行走在清虚街上,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一棵棵挺拔的银杏树,树叶还是浓郁的绿色,一片片扇形的银杏叶在风中摇曳,像在演奏欢快的乐曲。冷饮店、火锅店、书店、文具店……清虚街两旁各种店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清虚,就是清净、虚无缥缈的意思,为道教用名。那么,繁华的清虚街为何有个如此“清雅”的名字呢?1990年出版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记载,清虚街原名沙龙街,明末清初在街北段西侧建有清虚宫(今市一中院内),故改名小清虚街,清末更名为清虚街。

由张庭馥编撰的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许昌县志》中,有一张分为两页的手绘县城街巷图,描绘的主要是许昌护城河以内的街道分布状况。该图显示,当时市区清虚街和古槐街在西大街交会处没有完全通直,清虚街以东有县公署、监狱所、署后街、西署街。清虚街以西护城河处有一座神勇庙和西火神庙,其中,西火神庙与位于东城墙根的东火神庙遥相呼应。

72岁的张志立小时候生活在西大街,据他回忆,清虚街过去很窄,路面也不平整,经过多次维修,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资料显示,1978年,清虚街分南北两段。其南段从衙后街到西大街,路面宽7米,长435米,下水道为砖砌拱沟,宽70厘米,深1米;其北段从建安大道到衙后街,路面宽8 米,长300米,下水道为盖板沟。

在市档案局,保存着一份1997年由市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该提案中提到,1996年,我市进行旧城改造,清虚街作为主要街道,连接着微型电机厂、印染厂、内衣厂、毛巾被单厂等企业及多所学校。人流量比较大,街道路面狭窄,高峰期常常出现拥堵的现象,影响学生上学、工人上班,因此提议政府尽快对清虚街的路面进行拓宽改造。

2003年,为了深入挖掘以三国曹魏文化为主导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快老城区开发改造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我市正式推出魏武游园周边商贸街区开发建设项目,清虚街两侧老居民房随即拆迁。后来,许昌恒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了曹丞相府景区。曹丞相府景区由曹丞相府、魏武游园、旅游商业街区组成。

2009年,我市对清虚街的路面再次进行了拓宽改造,修建成全长735米、路面红线宽20米、快车道宽14米、两侧的人行道各3米并铺设了道路排水管网的现代化市政道路。同时,为方便市民进出西湖公园,相关部门还在清虚街中段新建了西湖公园的新东门,又重建了东北门。

■ 老街为何充满文化气息?

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西大街有几家经营白铁、土产日杂的店铺,而清虚街和古槐街交会处俗称为“老市口”。如今,该路段的店铺依然是一家挨着一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虚街附近都是草房和瓦房,街道两旁有不少店铺。弹棉花的、经营白铁的、卖笤帚等日用品的……这些店铺都集中在清虚街,非常热闹。”张志立说。

张志立所说的“弹棉花的”是一家弹花社,位于清虚街南段路西,清虚街附近的老住户对这家店铺印象深刻。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人都提到这家棉花社,称它以弹棉花和加工被褥为主,红火数十载,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清虚街附近不仅商铺扎堆,还有多所学校,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就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据《许昌市教育志》记载,1952年,许昌投资85万余元计划在老城外的偏西方向新建3所学校——许昌师范、许昌二高、市一中,在老城内西北方向的火神庙旧址扩建许昌一高校舍。

1953年,许昌专区成立了建校委员会,办公地点在清虚街北段路西的一处民房内,下设办公室、技术研究会、生产安全检查委员会等,负责全区的校建工作。清虚街所建学校附近大部分是荒地,当时被市民俗称为“西北大操场”。

1953年,清虚街附近完成了许昌师范、许昌二高、市一中新校舍的建设任务。此外,当时市文化街小学、市古槐街小学、市健康路小学、许昌函授站、许昌电视大学等都在清虚街附近。

■ 清虚桥何以“旧貌换新颜”?

“清虚街离西湖公园很近,我小时候最喜欢去西湖公园玩,那时候的西湖公园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精致的景观,但是可以捉泥鳅、摸黄鳝……”62岁的市民左智民提到清虚街,立刻就联想到了西湖公园。

在清虚街北头,是恢弘大气、横跨护城河的清虚桥,桥的西南方向是西湖公园东北门。桥的东北侧建有仿古凉亭,不少路人喜欢在小亭中歇脚、赏景。

很多人不知道,清虚桥的“前身”是一座窄窄的木桥。许昌解放前的一年,一支国民党部队驻守在许昌城。他们将清虚街北段的土城墙扒开一个豁口,并筑起一个大碉堡,作为防御日军攻城的工事,还在城墙豁口处开挖了一条小河,并放满了水。但这些防御工事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发挥作用。

后来,有人在城墙豁口处的护城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木桥,上面铺了土,城外居民可由此进城。这样,城外的文化路和清虚街才得以连通。当时,这座小木桥很窄,仅能通过一辆架子车。

在岁月的长河中,清虚桥同样经历过多次维修,但它最终“华丽变身”是得益于护城河环通工程。2013年7月,许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一部分,2015年3月,护城河环通工程开工,9个月后,工程竣工,开通了水上巴士。与此同时,河上一座座桥梁及沿河景观也得到提升。

改造后的清虚桥宽阔平整,桥上的汉白玉护栏显得非常美观,桥北东侧新添了一座小凉亭。今日的清虚桥,呈现出“虹桥卧波”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