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之美,美在其风骨,美在其气节。而书法被称之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中挂字画,似乎家中有了字画,便脱离了一个“俗”字。“俗不俗”倒无关紧要,毕竟什么是“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更多地被赋予了主观因素。但是,几盆绿植搭配一幅字画,的确能让居室顿生韵味。
咱们许昌不乏书法爱好者,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自幼酷爱书法,但因多种原因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退休后才得以系统地学习书法知识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老人,与他一起遨游于“书法的奇妙世界”。
精心创作,庆祝建党100周年
8月30日,周一。我与赵永强老师约定,这天9时前往他家拜访。不料,当日8时30分许,市区雨量突然加大,短短的车程延时不少,9时20分我才赶到赵老师家。
“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叩开赵老师家的门,我满脸歉意地对他说。
“没事,没事。”赵老师慈祥又热情。这与和他见面之前,他在电话那端传递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赵老师退休后进入市老年大学学习书法。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篆、隶、行、草等书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擅长小篆书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古稀之年的他精心收集诗词,克服种种困难,历时百余天,书写了65篇小篆体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并汇集成册。“毛主席的诗词呈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画卷,拥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赵老师说道,“我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通过书法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赵老师创作的这本书中展示的作品结构严谨规范,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欣赏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了这本书外,2018年,他就用小篆体书写了唐诗三百首,并出版成书。
劲健有力、线条均等的篆书,独具魅力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看到赵老师的小篆作品后,我对此话更是深有体会。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秦代时的小篆风貌,可在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看到。小篆的笔画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小篆看起来像幅画。”我对书法了解尚浅,看到赵老师的作品时,不由得发出“门外汉”般的评价。
“小篆讲究线条均等,粗细一致,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赵老师说道。
如果不对照原有的诗句,这些富有“奇趣”的小篆书体所写的内容我根本看不懂。
“多临摹、多练习,认识篆文就不是难题了。”赵老师说得云淡风轻,其实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赵老师说,在编写用小篆书体书写的书籍中,他所书写的每一个文字的字形都是有出处的。它们大多出自字帖,如果书写的字在字帖中找不到,那么他就通过查阅字帖中的偏旁部首等,将其组合成需要的字。“很多时候,晚上睡觉时突然想起难写的字,我就边回忆其字形,边用手指在床上勾画,直至熟练。”
墨香四溢,修身养性
赵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柜,里面不仅有书籍,而且塞满了他的作品。除了擅长小篆书体之外,他还涉猎隶、楷、行等书体。采访当日,赵老师的书桌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的书桌上除了厚厚的一沓习作外,还有一个放大镜和一副老花镜,以及地砖碎片充当的镇尺。其中,放大镜是他用来观察字帖上的笔画用的。“对书法学习一定要抱有认真的态度,不能急躁,一撇一捺都要写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认真刻苦,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他现为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500强(百佳人物)、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许昌市老年书画研究院理事。而在退休之前,他并没有接受过书法方面的专业学习。
赵老师对书法的爱好,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家人。“我的女儿在河南省第26届群众书法作品展上获得优秀奖。我的外孙女上小学的时候,隶书就写得有模有样了。”赵老师自豪地说,“书法学习让我老有所乐,修身养性,陶冶了情操,而且让我结识了很多同道中人,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
“像我这种毫无基础的人学习书法,行得通吗?”采访结束时,我向赵老师请教。
“有什么行不通的?只要有颗热爱学习的心,认真刻苦,就一定会有收获。”赵老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