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渐寒,游赏去何方?
不要远,只要景美;不要近,只要野趣;不要人多,只要清静。这样的地方哪里有?走,许昌的河湖水系、中央公园、湿地游一游。
中秋小长假,记者来到中央公园、秋湖湿地,然后又沿清潩河一路向北,寻找许昌的秋景。路边的野花、垂钓的老人、拍婚纱照的情侣……走进其中,尽是秋日美景。
随风听芦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一首《鸿雁》唱得百转千回,此时,似情景再现:一样的秋水长天,一样的鸿雁掠过,一样的天地苍茫……
9月21日,记者先来到中央公园,这里伊水秋景,鲜艳、迷人。红的枫叶、黄的野菊、绿的青松、白的芦花,颜色七彩变幻,让人顿感轻松。
一路行走中,记者看到了一片芦苇荡,摇曳出万千风情。苇花还没有开,一片片芦苇就在不经意间积蓄着力量,成为一座天然的“聚宝盆”。此时没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伤感,只感觉它是最美丽的舞者,纤巧动人,舞姿绰约。
接着,记者沿清潩河一路向北,在位于建安区昌盛路与滨河路交会处附近的清潩河三达水务人工湿地,大片芦苇随风摇曳,黄花鸢尾开着小黄花。
人们走在栈道上面,可以欣赏两边的黄花鸢尾、芦苇等水生植物,倾听青蛙、水鸟等的“歌声”。
“这几年,许昌建设得真不错,广场、公园也多,一到秋天处处是美景。大家拍摄外景婚纱照,一般在‘家门口’就搞定了。”在清潩河拍摄婚纱照的市民李俊说。在清潩河游园内,记者看到五六对新人在各自摄影师的引导下,站在芦苇丛、草地等处,留下了幸福的合影。
鸟的天堂
当日下午,在市区新兴路东段河道南岸,几只白色的鸟儿轻轻地落在树枝上,小憩片刻后展翅飞翔,在河道上空盘旋……记者观察到,在秋湖湿地公园周边的河道上空和公园中心广场,不时会有鸟儿飞来飞去,附近的音乐声似乎并没有影响它们栖息、捕食。
高文胜爱好摄影,尤其爱拍鸟。市区的河湖水系、湿地是他拍鸟常去的地方。在高文胜的摄影作品中,反映了生活离不开自然之美,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生态高颜值”。
除了白鹭外,人们在这里还能看到夜鹭、池鹭等水鸟。其实,秋湖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原来位于秋湖湿地公园东南几公里的建安区将官池镇秋湖村一带。据明嘉靖《许州志》记载:“秋湖,在州东二十五里,一名东湖。湖本二合为一,潩水经其中,有鱼、虾、蚌、菱茨、莲、蒲之利……”
秋湖湿地环湖景观设计以“水韵莲城、生态之舞”为主题,着力打造集生态绿化、休闲运动、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清潩河畔人工湿地,同样是各种鸟类的乐园。而位于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则是秋日里众多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据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湿地公园西起长葛与新郑交界处,东至李河口水闸,总面积为626.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92.2公顷。近年来,这里的野生植物由253种增加到304种;鸟类由保护前的88种增加到147种,其中22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湿地美景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清潩河三达人工湿地,芦苇荡上洒满秋日阳光,潺潺细流从芦苇荡流出,汇集成一汪清水,顺着下水道流进清潩河。
俯身水边,掬一捧清流在手,只见水质清澈,没有一丝异味。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这竟然是由污水净化而来的。
据了解,清潩河三达人工湿地项目是许昌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生态环境类示范工程。该项目占地50000余平方米,通过湿地砾石层生物膜和湿地植物根系的分解吸收,进一步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后排放,日处理污水30000立方米,每年可以给清潩河补充约1000万立方米的清洁中水。
一个人工湿地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污水流入湿地,通过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等的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如这里的芦苇能够净化水质,黄花鸢尾能够抑制水体pH值,千屈菜、水葱、香蒲等能够吸收硫、汞等有害物质。
如今,许昌已经有7个人工湿地。这些人工湿地不仅有效地净化了污水,而且有很多水生植物,形成了鸟类翔聚、野鸭游弋、水草葱郁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