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视觉许昌

逍遥观

逍遥观。签约摄影师 赵东海 摄

坡度约70度的石阶。 记者 吕超峰 摄

通往得道庵的石缝。 记者 吕超峰 摄

险峻的逍遥观。 记者 吕超峰 摄

远眺得道庵。 记者 吕超峰 摄

位于悬崖上的送子观音庵。签约摄影师 李保利 摄

被称为龙根的千年古树。 记者 吕超峰 摄

在禹州市浅井镇崆峒山的南麓,有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神奇的道观——逍遥观。其有“天下第一观”之美誉,因庄子的《逍遥游》而得名,被史学界尊为中国道教祖庭。有诗云:

华夏人文黄帝先,

问道广成崆峒山。

得道庵里终得道,

天下逍遥第一观。

逍遥观地处禹州市浅井镇马沟村北崆峒山南麓的悬崖绝壁中间,群山环抱,峡谷幽深,泉水潺潺,神奇险峻。郦道元在《水经注》写道:“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据明成化年间《河南总志》记载:“崆峒山,在钧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相传为当年黄帝修炼之处。”崆峒山属于具茨山脉,文献考纪,古时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修德振兵、统一华夏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庄子》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今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往见之。”《庄子注》也有记述:“广成子学道于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逍遥观建在20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中间,远眺好似挂在崖壁之上,神奇险峻。攀登逍遥观,只能从崖壁底部的一条石阶盘旋而上。位于崖壁上段的得道庵,相传是当年广成子、黄帝修仙得道之处。通往此庵的必经石缝,狭窄陡峭,仅容中等身材的人士手脚并用才能攀爬通过,但探险猎奇之人乐此不疲。位于崖壁中段的送子观音庵,攀登的石阶的角度约70度,需用手紧抓铁链才能登上。更为神奇的是,在此庵上部的石壁上有一棵千年古树,无土无水,树冠不大,却枝繁叶茂,碗口粗的树根裸露并盘绕在光秃秃的石壁上,形似盘龙,当地人称为龙根,前来上香求子的人络绎不绝。据史料记载,逍遥观在清朝繁盛时期,有“上观下观七十二大殿”之规模。而历史上也有过“东有逍遥观,西有少林寺”之说。一观一寺,相互辉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崆峒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逍遥观,崖壁学道,道法自然。你不想去看看吗? 吕超峰 宋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