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晓
很多人认为非法集资离自己很遥远,其实非法集资披着各类营销的外衣,一直隐藏在我们周围,窥探着群众的“钱袋子”。非法集资有什么样的套路?常见的套路有哪些?如何有效防范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套路深、花样多。业内人士介绍,非法集资人常用的套路有以下几个,一是编造虚假项目。非法集资人往往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新创业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公众的信任。二是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集资人往往编造“天上掉馅儿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个别非法集资人还会通过返还初期本息的方式骗取参与人的信任,再套取参与人的资金。三是虚假宣传。非法集资人往往在宣传上一掷千金,通过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发布广告、刊载文章、散发传单、社会捐赠等方式,将自身打造成合法正规企业,制造虚假声势。四是大肆吸金。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部分非法集资人及其参与人,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加入,使参与人员范围迅速扩大。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来越多。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留下参与人追悔莫及。
“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非法集资人往往抛出这些极具诱惑的噱头,一步步引人入局。他们使用的套路还会跟着时势不断翻新,比如:投资养老产业,可获得高额回报,甚至“免费”养老、“以房”养老;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借“扶贫”“互助”“慈善”“影视文化”等名头吸引资金;声称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说是“投资、理财”公司的网站及服务器设在境外的,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这些都需要大家擦亮眼睛,注意分辨,不要轻信。有些非法集资人还会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场所发放投资理财广告传单,组织考察、旅游、讲座招揽老年群众入局,市民要提高警惕。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投资者,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儿饼”这句话,要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合法理性理财。正规的投资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应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如果推介所谓风险低、收益高的产品,甚至承诺收益比银行理财高出数倍,很可能不是“馅儿饼”而是“陷阱”。另外,面向公众、不设门槛的投资项目应警惕。在街道、社区发放小广告,通过微信朋友圈、短信等方式,利用公开方式面向不特定多数人进行宣传,既不关心投资人是否是合格投资者,也不关心投资人是否是具有风险识别能力,更不进行相关风险提示,这样的投资项目应高度警惕。
此外,熟人介绍的投资项目要警惕,心存侥幸不可取。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之间较为亲近的信任关系,让投资人产生“这是某某熟人介绍的,应该没有问题”“某某也参加了,都是熟人,肯定不会坑我的”等侥幸心理。
对熟人介绍的投资产品、项目或生意,一定要先了解情况,不要盲目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