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长葛大周镇北部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多条纵向岗岭,构成“两岗加一洼”的独特地形。在这些高低不一的岗岭中,有一条不怎么显眼的土岗。它位于长葛、新郑交界处,南起柳庄营,过岚川府村东,向北绵延数里,在赵楼村东入新郑境。
因岗岭上有胭脂冢,岭以冢而得名,所以这条土岭被当地人称为胭脂岭(亦称公主岗)。岭上这座古冢,当地百姓称其为胭脂冢、公主坟或娘娘坟。
查阅历代县志,对该墓冢均无明确记录,只有近乎神话般的故事和传说,在墓冢周围的村民口中,代代相传。
传说一:烈女胭脂不堪受辱自尽,百姓自发运土送葬
周朝时,周文王大封诸侯,据传“百里为王”共八百王子,意思是“每一百里土地上封一个王子”。位于现今岚川府村附近封地的王子见此岗岭树高林密,草肥水美,便在此处建了一处宫舍,以便打猎时临时休息,又在不远处修造了一座八角砖井,供日常饮水用。
因井水甘甜无比,附近村庄的居民都喜欢来此挑水做饭。据岚川府的老人说,早年间村民耕地挖土,确实挖出一个八角砖井。
话说这位王子哪儿都好,唯独色心太重,每每见到漂亮女子就上前调戏。这样一来,附近村庄的年轻女子都不敢单独去挑水。
附近村庄有一位名叫胭脂的女子。其母亲死得早,胭脂与父亲相依为命。胭脂长到二八年华,出落成清水芙蓉之貌,三里五村人见人夸。
有一天,胭脂的父亲病重,胭脂便代父前往八角砖井挑水。她刚走到井边,就碰到出来游玩的好色王子。王子见胭脂美若天仙,便走上前嘘寒问暖。王子得知胭脂父亲病重,哄骗胭脂说他屋中有草药可治百病,让胭脂前去取药。
不知是计的胭脂一进院,王子便露出好色之相意欲羞辱胭脂。胭脂虽是女子,但性情刚烈,以死相拒。无奈之下,王子想出缓和之计,将胭脂锁在院中逼胭脂就范。王子晚上查看时,发现胭脂不堪受辱,在房中自尽。
王子钦佩胭脂的忠贞,他深感愧疚,立死去的胭脂为妃,加以厚葬。埋葬当天,除了王子的卫队侍从之外,附近的百姓自发加入送葬队伍中,运土添墓。就这样,土越堆越多,越堆越高,成了现在的样子。
传说二:胭脂冢为曹操之女“胭脂”葬身之处
还有一个传说是,胭脂冢是曹操之女胭脂的葬身之处。这个传说也是在岚川府周边流传最广,可信度较高的传说。
长葛文史学者,原县志总编室主任郭宪周在其所著《葛天纪传》中这样讲述:大周镇岚川府,村东有一纵向土岭,名胭脂岭,因岭上有胭脂冢而得名。
胭脂名嫣红,胭脂是乳名,是曹操后妃刘夫人所生,女中排行第六。胭脂生性聪慧,好读书,有心计,不习女工,不好女装,是一个才女。
胭脂年方十六便精通《孙子兵法》及其父曹操所著的《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深谙用兵之道。胭脂经常戎装坐骑,随侍于曹操军中,言谈举止颇有其父曹操的风范。在曹操大营中,大将常戏称胭脂为“红将军”或女将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割据北方的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决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对在战前和袁绍有书信来往之人,胭脂建言:写信通袁之官员,不过为破袁缺乏必胜之心,并非有谋反意。今我军已获全胜,尔等已不自安,定有悔悟之意,家父应将所获书信尽行焚毁,不咎既往,以定人心。
曹操综合考虑后,听从了胭脂的意见,稳定了军心。可惜天妒英才,曹操班师回许,胭脂一病不起,卒于行军途中,年芳21岁。
曹操悲痛万分。裹尸凯旋诸多不利,曹操看四周风景秀丽,岗岭蜿蜒,河水清澈,也算风水宝地,行军途中人困马乏,军务紧急,便将爱女草草埋葬于高岭之上,所葬之处即现今岚川府村东的胭脂岭。曹操还曾为此作《悼爱女胭脂》诗,以表纪念。
传说三:胭脂冢前能取金碗筷
与长葛市石象镇冢王村的王求礼墓、鄢陵县大马镇义女社区鲁义姑墓类似的是,胭脂冢也流传着“借炊具”的故事。胭脂冢流传的是取金碗、金筷的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胭脂冢附近村庄的村民,家中遇上婚丧嫁娶的大事,需要炊具宴请宾客时,只要头一天晚上到胭脂冢前燃上几炷香,跪拜一番,并承诺办完事情后立即送还,第二天就可以推车来领取金碗、金筷回家款待客人使用。事情办完后,将这些金碗、金筷趁着天黑放回原处。待人走后,就会有金马驹把这些金碗、金筷收走。
有一天,附近一户人家用完这些金碗、金筷时,起了贪心,藏了一套金碗、金筷没有送还。自此以后,无论村民怎样许愿烧香,胭脂冢前再也不会出现金碗、金筷和金马驹。
村里好事者不信邪,三五人趁着月色皎洁的晚上偷看金马驹会不会在胭脂冢前蹦来蹦去。可他们走到半道,就不敢再走了。原因是村里老人讲,胭脂冢与老梅庄马陵岗上的五岳庙翘首相望。为重修五岳庙而矗立的青石碑压着一条巨大无比的蟒蛇头,胭脂冢压的是这条巨蟒的腰,新郑闫家庄高岗上一座墓冢压着蟒蛇的尾,使蟒蛇不能动弹。
好事者害怕不小心触动机关后,巨蟒腾空而起,造成井水喷涌,河水肆虐,危害百姓。
随着国家对古代文物的重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将这座墓冢命名为岚川府墓葬,年代待定。该冢高6米,直径为20米,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墓主身份不详。墓冢原在一南北土岗上,现在岗岭已成平地,仅留此冢。
民间传闻的真实性,考辨的难度太大,传说往往经不起推敲。但“胭脂冢”的传说千古相传,必有其因。自古以来,在高高的墓冢前,谁都想探个究竟,找个说法。然而在“胭脂冢”美丽名字的背后,生活在这里祖祖辈辈的老百姓带着古朴的善意,演绎了许多遐想和传说,使胭脂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显得更加神奇和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