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许昌记忆

许昌记忆·老街巷、老胡同系列(21)

安怀街:取“心怀安宁,安居乐业”之意

小十字街附近的老照片 资料图片

现在的安怀街街景 记者 张铮 摄

核心提示

一条街、一条巷,留下了独特的城市记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位于许昌市区的安怀街很短,仅有数百米长。沿安怀街向北,街道的名字就换成了北大街,向南过了小十字街则是察院西街。然而,安怀街虽短,其历史却不短,街名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年间。

10月29日,记者来到安怀街,为您探寻这条老街上发生的故事。□ 记者 张铮

■ 安怀街的名字由来已久

当日上午,安怀街上人来人往。记者在街头碰到了这里的老居民胡长江。

“我在安怀街上住了几十年,原来的房子是木质阁楼。后来经历了拆迁,我就在原地回迁了新房。”胡长江说,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安怀街两旁大多是青砖、小瓦、叠脊的房子,有一层的平房,也有两层的小楼。

两层小楼的下层一般由青砖垒砌而成,上层则是木材搭建的,像小说里描绘的阁楼或者大小姐的绣楼。楼院里或者楼房前,大多会栽植一棵粗大的泡桐树,浓荫蔽日的。

在胡长江的讲述中,记者似乎看到了这条老街的原貌。其实,这条老街的历史很悠久了。根据史料记载,清初北大街与安怀街名为承恩坊街。清同治年间,取“心怀安宁,安居乐业”之意,改承恩坊街南段为安怀街。

对于安怀街名字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安怀街住着大富之家,每到夜晚,安怀街和北大街之间的木栅就会将两街相隔,有更夫巡查,保护富商士绅的安全。其名为安怀,却是清末匪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曲折反映。

北大街与安怀街都是南北走向,路面宽窄一致,而且“无缝衔接”,乍一看就像一条街,很难分清两者的界线。有的人说文化街以南是安怀街,文化街以北是北大街,有的人不认同这种说法。那么,北大街和安怀街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呢?

安怀街的老居民段军民告诉记者,北大街旁边有“八大胡同”,以最南边的那条胡同为界线,胡同南侧是安怀街,北侧是北大街。

■ 许昌最早的邮局就设在这条街上

在安怀街上,行色匆匆的市民大多不知道许昌最早的邮局就出现在这里。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许昌官府于安怀街西侧设立了邮局。许昌邮局设立之初,仅以邮政代办的形式办理一般信函业务。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许昌邮局组设完备,邮件统由邮局寄递,“民信局”停业。

许昌邮局的历史,要从驿站说起。记者翻开1988年出版的《许昌地区交通志》,看到许昌早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就设置了邮驿。所谓邮驿,也就是古时传送文书,为来往邮卒提供食宿和车马的驿站。

清光绪年间,许昌有19个驿站,距离不等,长者45公里,短者5公里。驿站传递公文分为铺递、驿递两种。铺递路程较短,以铺夫、铺兵传送;驿递路程较长,以马传送。就铺递而言,“每路有两名邮差轮流肩挑邮件35公斤,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传递邮件”。

“许州白马驿在州治东,养马42匹,专送公文。”据《许昌地区交通志》记载,许昌较早的邮驿有多处,如叶县(淡水驿)至襄城(新城驿)30公里,新城驿至许州驿45公里,许州驿至开封府洧川驿35公里等。另外,像许昌的南十里铺、椹涧铺、蒋马铺等地均设置有驿站。随着民间信托往来的日益增多,清朝末年,汉口森昌挂号民信局在许昌设立分支机构,主要办理各项邮递业务。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河南省政府奉命裁驿归邮,沿袭上千年的驿传制度就此告终。

许昌是京汉铁路沿线的一个重要城市。1917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客运列车上就配有邮政车厢。东西方向仍为步班邮路,后由马车和汽车代运一部分。许昌解放初期,许昌邮局每日接南北火车各两次(1986年,每日接南北火车各6次)。

■ 这家老工厂,见证了安怀街曾经的繁华

在20世纪80年代,谁要是穿一件皮夹克,那一定是时髦青年,能引来很多人羡慕的目光。在安怀街上,曾经有这样一家工厂,生产的皮包、皮夹克很有名气,不少许昌人用来“压箱底”。

在计划经济时代,市皮毛皮件厂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该厂保存的一份档案显示,1966年2月13日,许昌市手工业管理局下发通知,将缝纫一社、二社、三社在业务范围上进行划分。缝纫一社和三社合并为许昌市服装社,缝纫二社改建为许昌市机绣制帽合作社(后更名为许昌市机绣制帽厂)。1970年,许昌市机绣制帽厂由小十字街(现安怀街与东大街交会处)迁至文峰路。1973年,许昌市机绣制帽厂原有场地和厂房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征用市郊公社东关大队第四生产队的耕地1.34亩,新建220平方米修理车间。1975年1月10日,许昌市机绣制帽厂拆分为许昌市制帽厂、许昌市机绣童装厂、许昌市皮毛工艺厂,分拆后仍属于集体经济。

1979年11月,市皮毛工艺厂更名为市皮毛皮件厂。经过学习,该厂开展多种经营,尝试进行皮件生产,投产的文件包、各种提包和人造革皮夹克等10多种产品,颇受顾客欢迎。

据了解,市皮毛皮件厂以生产皮革为主,制作的裘帽等商品多通过外贸出口。工人将收购的羊皮进行浸泡、揭里、洗晒、“打皮”,使羊皮由硬变软,然后进行染色、晾晒、修剪、烫毛,使皮毛变得柔软、顺滑。

城市的街道,在时间的冲刷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