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曹操雄踞许昌25年,许昌境内留下诸多汉魏时期的遗址遗迹。在许昌博物馆二楼“曹魏许都”展厅,不仅陈列着出土于建安区张潘镇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的“千秋万世”瓦当,还有精美的汉代云纹瓦当、人面瓦当等。秦砖汉瓦举世闻名,秦砖汉瓦中的“瓦”,指的就是秦汉建筑艺术中的精髓——瓦当。
汉代的瓦当有多精美?不妨跟随记者的脚步来看一下吧!
“千秋万世”瓦当,
见证汉魏故都昔日的辉煌
“这件瓦当是在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出土的,瓦当上面模印有‘千秋万世’四个字。文字瓦当是汉代瓦当的一大特色,其出现的意义十分重大,是中国古代瓦当迈向全盛的标志。”10月30日,在许昌博物馆二楼“曹魏许都”展厅,该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指着展柜内一件精美的瓦当对记者说。
许昌博物馆馆藏的“千秋万世”瓦当共有两件,其中一件直径14.2厘米,厚2厘米,1987年出土于张潘镇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该瓦当中间刻有一只蟾蜍,伸出四肢将瓦当面分成4区,间饰篆书“千秋万世”4个字;边轮为一周凸弦纹,平缘凸起。古代,蟾蜍为吉祥之物,可招财进宝。另一件直径14.4厘米,厚2.6厘米,是在建安区征集来的文物。其中,瓦当心刻有龟形凸起,双线界格分当面成4区,间饰篆书“千秋万世”4个字;边轮内为一周凸弦纹,平缘高凸。古代,乌龟被认为是灵物,寓意长寿。
瓦当上刻有“千秋万世”字样,显然不是一般达官贵人和普通老百姓有权享用的,应属于皇室御用之物。这进一步印证了公元196年,曹操到洛阳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的历史。
据《中国古代瓦当图典》介绍:“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文字瓦当看,上限没有超过西汉的。西汉中晚期,文字瓦当开始在陕西等地盛行。而到了东汉时期,文字瓦当较西汉时期数量减少,但使用地域扩大了。汉代以后,瓦当艺术走向中衰。”许昌博物馆文物专家推断,馆藏的这两件文字瓦当应属于东汉晚期。
汉代瓦当内涵丰富,
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和汉代的瓦,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而对这一时期砖、瓦的统称,现在通常用来形容带有中华传统文化风格的古建筑。
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在考古、历史、古文字和美术、书法艺术,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中,有着其他文物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
瓦,是宫殿、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瓦当,就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又称筒瓦头,用以保护屋顶檐际椽头,防止风雨侵蚀,同时对建筑起着装饰作用。
古代工匠们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在那小小的圆形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许昌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主要有云纹瓦当、文字瓦当、人面纹瓦当,整体造型以圆形为主,个别是半圆形的。
汉代有为数众多、品种丰富、纹饰精美的云纹瓦当,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汉代皇帝大都喜好神仙,他们驱使方士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以图长命百岁,永掌江山,实现千秋万代皇帝梦。为了迎接所谓“神仙”的到来,当时建造了不少楼台高阁,于是产生了具有神秘色彩的云纹瓦当,例如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蘑菇形云纹瓦当、云纹半圆形瓦当等。这个时期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神秘色彩。
如果说图案类瓦当所传达的思想观念比较间接、潜在的话,那么文字瓦当则直接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愿望。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瓦当外,大量的则是文字瓦当,许多文字瓦当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如“干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
汉代瓦当还出现过很少见的人面纹瓦当,如人面纹半圆形瓦当。在许昌博物馆二楼“曹魏许都”展厅内,就陈列着一件汉代人面纹半圆形瓦当,小小的瓦当上刻画着人的眉、眼、鼻、面颊等,生动而立体,展现出汉代高超的瓦当制作工艺。
小小瓦当,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起初为素面,后来逐渐出现花纹、动物图样。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如鹿、四神、鸿雁、鱼,也有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的,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布局形式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许昌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表示,许昌在汉魏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东汉末至曹魏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将汉献帝迎至许(今河南许昌东),可以说许昌是东汉末年的都城所在。曹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作为汉魏故都,许昌著名的三国时期遗迹就有80多处。
许昌博物馆馆藏的瓦当多为东汉时期所制,尤其是东汉晚期,正是许昌作为帝都的时期。可以说,包括建筑构件在内的此时期遗存,代表了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最能反映当时的精神理念和文化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