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核心提示
在增福庙的历史上,有许多让人难忘的记忆。其中,由中央下放干部参与修建的一座水塔,解决了农田灌溉和附近群众的吃水问题,如今仍然矗立在清潩河畔。原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在此驻村期间,“约法三章”,吃住不搞特殊,至今让人怀念。还有,在毛主席发出“上山下乡大有作为”的号召后,来自洛阳和郑州的知青在增福庙村艰苦创业,留下许多故事。
60多年前建的水塔矗立至今
1958年,党中央提出“变水害为水利”的指导方针,掀起了举国治水,大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潮。
当时,为解决群众吃水和农田灌溉问题,下放到增福庙村的一位姓韩的部长和高干李福厚,组织群众,历经一年的时间,在清潩河东岸修建了一座古朴、典雅的蓄水塔,取名增福水塔。
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社区以西不远的清潩河畔。只见一座白色水塔矗立在此,其圆形的顶部上铺设有蓝色瓦片,下部是斜状的台阶,走上去后是圆形的平台。
“这种样式的水塔为我们增福庙社区独有。”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国平说,这座水塔高20米,由底座、塔身、塔顶组成,底座、塔身为圆形,顶为六角形,塔内有东、南、北三个出水口,可灌溉附近5个村庄的土地。
李国平说,水塔建好后,上部的储水供应附近几个村庄的群众吃水,下部的储水供增福庙村上千亩农田的灌溉。
前几年,为保护增福水塔,社区组织群众对水塔进行了整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准备向长葛市文化部门申请文物保护单位,保留这座60多年前建造的水利建筑。
当年的增福庙村故事多
1965年12月23日,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刘建勋,乘坐一辆老旧的吉普车来到长葛县增福庙村,进行蹲点调研和工作指导。提起往事,社区里的老年人记忆犹新。
“刘建勋在老107国道下的车,步行一两公里才走到我们村!”今年80岁高龄的居民张长有说。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村民石宝金和吕玉兰分别负责前期刘建勋的住宿和吃饭问题。
来村里的第一天,刘建勋就给当地干部“约法三章”:第一,当地干部不陪吃;第二,不准开小灶;第三,不准送土特产。每次吃完饭,刘建勋都给房东4两粮票和5毛钱左右的伙食费。
刘建勋常对调研组及大队干部说:“咱们是农民的儿子,不是‘官老爷’,凡事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决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刘建勋公务繁忙,但仍会挤出时间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当年,刘书记到村里后,帮助村里解决了两套发电机组,解决了群众的浇地问题。”张长有说。
在一次吃饭闲聊的过程中,村民王菊妮无意间提到了一件事:1931年,他们一家人外出逃荒,为了给4岁的小儿子丁献增讨个活路,王菊妮把他送给了老城的一户赵姓人家。时隔多年,王菊妮不知孩子是死是活,非常挂念。王菊妮难过的样子,老书记刘建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后,他派人前去老城寻找。经多方努力,相关人员在广州找到了已经参加工作的丁献增。不久,母子相认。
采访中,记者来到长葛市增福镇敬老院,见到了今年77岁的“五保户”石宝金。提起往事,他记忆犹新。在1965年腊月的一个早晨,刘建勋书记还帮助他做饭,和他一起聊家常。
“当时刘书记在我家住了20多天。他住在我家的两间堂屋里,我住在东屋。”石宝金回忆,白天刘书记和一个秘书到群众家走访调研,晚上回到家里看《人民日报》和《河南日报》,做工作笔记。
当时,许昌地委书记王延泰和长葛县的领导也来过石宝金家看望或开会。在刘建勋离开增福庙村后,他还回过几次增福庙人民公社,并安排人把石宝金叫过去叙旧。
后来,石宝金曾三次去省城郑州找省委书记刘建勋。“每次去,老书记都抽出时间接见我,而且安排我吃住在省委招待所,待我可好了!”石宝金自豪地说。
知青在村里留下青春岁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 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于是,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向农村,奔向边疆,与贫下中农相结合,一个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迅速形成。
当时增福庙村的知青分别来自洛阳市和郑州市,洛阳市的知青有46个人,郑州市的知青有55个人。
这些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在村里鸡鸣而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村里开荒、耕田、播种、锄草、收割、晒粮、抢场、伐木、脱坯、制砖、盖房、修路、打井、喂猪,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
仅1972年至1973年两个冬天,这些知青就填沟造田十多亩。
5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小伙子、小姐姐如今大都年过六旬,但他们对年轻时奋斗过的“第二故乡”,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增福庙社区红色记忆馆的展柜里,有不少当年知青使用过的物品。“这是我和党支部书记李国平多次往返洛阳和郑州,向当时的知青收集而来的。”李学谦说。记者看到,展柜里面有知青写的日记、获得的奖状,还有当年他们使用过的一把锈迹斑斑、保存完好的锄头。 其中一张泛黄的稿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李国平说,当年,来自洛阳市的知青宋宝玲,因为烧伤在长葛住院40多天。其住院期间,花去医疗费78元。增福庙人民公社领导研究决定,由政府给她解决这部分医药费,这让宋宝玲及其家人非常感激。 近年来,洛阳和郑州的知青还经常相约来到增福庙社区,与老居民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