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许昌往事

文峰社区旧事(三)

岁月变迁,文峰塔传承“文脉”

刘静向记者介绍曾存放在文峰塔天宫内的铜镜等物品。 记者 毛迎 摄

□ 记者 毛迎 通讯员 计亚楠

核心提示:文峰塔又称文明寺塔,塔下曾有文明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破旧立新,寺庙、道观、祠堂多被改造为学校、医院和政府办公用地。文明寺也不例外。这里曾作为戒毒所、福利院使用,后来是许昌市红卫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的住院部。20世纪80年代,许昌市红卫医院搬迁,文峰塔下始建许昌博物馆。

1987年年底,许昌博物馆建成,198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新的许昌博物馆在东城区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老的许昌博物馆改建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依托文峰塔建成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研究、收藏、展示塔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特色博物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文峰塔的秀美,还能全方位感受塔文化的魅力。文峰塔以独特的魅力留住了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

文峰塔下曾有寺院,塔顶天宫藏有铜镜和铁剑

在一张拍摄于1935年的照片中,文峰塔“孤独”地耸立着,它的旁边只有树木和低矮的瓦房。文峰塔下曾有一座寺院,名叫文明寺。许昌文峰塔自1615年创建以来,由文明寺的和尚管理,直到解放许昌时。

文峰塔初建成之时,塔下有前后殿各三重,寺院内古柏参天,香火缭绕。塔南山门为一歇山式建筑,雕花脊筒,玻璃瓦顶,斗拱华繁,门钉贴金,朱柱挺拔,十分壮丽。可惜的是,这些殿阁今已不存,但塔下的几通石碑尚保存完好。其中,《清康熙五十八年碑》的圆额饰以龙凤,中有篆书“永垂不朽”四个字,四周饰以如意图案,碑文详细叙述了寺院布局及修葺经过。另有《嘉庆十四年重修文明寺释迦文佛殿碑》一通,简述了寺院当时的概况及修葺事宜,石碑背面还镌有捐资修寺人的名字。

文峰塔虽是风水塔,却是借用佛塔的形式修建的。佛塔建成后,一般会在天宫和地宫存放宝物。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刘静介绍,1994年,我市对文峰塔进行测绘时,在天宫中发现铜镜和铁剑各一件,均为建塔时所放。如今,从文峰塔内发现的铜镜和铁剑都陈列在许昌塔文化博物馆。

许昌解放前后,文峰塔所在地曾作为解放军关押战犯与俘虏的临时拘留所,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许昌市福利院使用,后成为许昌市禁毒所,之后,又成为许昌市红卫医院院址。

1956年4月,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市联合医院成立。其以当时分布在全市各处的16个联合诊所为主体,是一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的集体所有制卫生事业单位。

1960年,市联合医院在塔湾社区设立住院部,占用了文明寺。

1966年,该医院更名为红卫医院。20世纪80年代,红卫医院搬迁至许扶路(现莲城大道)。

1963年,文峰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原许昌市文化馆负责该塔的安全和保护工作。

依托文峰塔,建起博物馆

文峰塔所在地于1985年被规划为许昌博物馆,同时,许昌博物馆也接管了文峰塔的保护任务,一直到今天。1986年10月,许昌博物馆成立了文峰塔保护领导小组。1987年12月,仿古园林式的许昌博物馆建成,该博物馆分为东西两院,塔位于东院正中。该博物馆的仿古建筑与文峰塔的环境风貌相得益彰。

汉魏故都许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许昌博物馆开馆前征集到汉代画像石数百块,裴李岗时期的陶器、石器100多件,还有珍贵的文物汉魏许都故城宫殿四神柱础和汉代石辟邪。其中,汉代石辟邪被上级博物馆征走,多次在国外展览。

1988年1月1日,许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前3天免费供人们参观,之后,人们可付费进馆参观,最初门票仅为0.2元/张。许昌博物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66平方米,以文峰塔东西中线为轴,门庭居中,展厅和文物库房分布在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庭院内,由回廊连接。其灰瓦蓝顶,红漆染柱,飞檐挑角,与文峰塔高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建成后不久便成为许昌的旅游窗口。

2008年,许昌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措施,以保证舒适、良好的参观环境。2011年,新的许昌博物馆在东城区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老的许昌博物馆改建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

弘扬塔文化,彰显许昌独特魅力

“在许昌博物馆新馆选址建设时,原馆址如何使用和利用就纳入了议事日程。许昌市政府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参与度极高。”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刘静说。

许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省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数十次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后,向市政府提议,可以依托许昌文峰塔和现有仿古建筑群,建设一个特色专题博物馆,不仅有利于保护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文峰塔,也有利于依托文峰塔的人文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物收藏、钧瓷花卉、文博展览等文化产业。

这一建议得到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和许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0年7月,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经许昌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

2012年10月,许昌市政府聘请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已故)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河南省古建专家、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河南省古建专家、省古建研究所原所长张家泰为首席顾问。三位专家多次到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指导筹建工作,提出建设“小而精,小而特”的办馆理念。罗哲文先生题写了馆标。

改造后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面貌一新,单檐卷棚式的仿古建筑群落,白墙灰瓦,红漆染柱,飞檐挑角,错落有致;园林小品集小桥流水、假山小瀑、四季花木于一体,清新雅致、意趣盎然,与古朴的许昌文峰塔相互映衬,相映成辉。

此外,以展示塔文化为主题的陈列在我国尚属首例。陈列小组经过反复研究、热烈讨论,又吸收国家、省市专家的意见建议,最后敲定整个专题展采用小专题,大陈列的形式,每个专题既可相对独立,又在主题陈列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围绕塔文化这一主线定名《塔韵华章》,分为“浮屠溯源”“宝刹英姿”“古塔灵境”“颍水塔影”“名塔览胜”五部分。该主题陈列融知识性、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展线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展开,展示手法主要运用文物、图片、模型、浮雕、壁画及多媒体技术,用现代化的陈列语言展示出每座塔不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于2014年4月28日开馆,至今已运行7年了。该馆形成了完整的景观规模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既具有厚重的文化质感,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凸显了许昌市高雅的文化品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